第100章 盛世长歌(3/3)
否劳民伤财?"马周忧心忡忡地汇报。
"让他们看看这个。
"李承乾扔过一本账册,"去年海上贸易的税收,已经占到国库收入的三成。
这还不包括各口岸的就业和带动的地方产业。
"
数据胜于雄辩。
当反对派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后,质疑声渐渐平息。
中秋佳节,李世民病情好转,坚持要出席宫宴。
宴席上,老皇帝当众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正式加封李承乾为"天策上将",总领全国兵马;晋阳公主为"镇国大长公主",协助处理朝政;李泰为"海军大都督",掌管一切海上事务。
"朕老了..."李世民环视满朝文武,"这大唐的将来...就交给你们了..."
群臣跪拜,山呼万岁。
李承乾与妹妹相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的决心——定不负父皇所托!
秋收过后,永徽渠首段通水。
李承乾带着康复中的李世民乘船视察。
当龙舟顺着新修的运河平稳前行时,两岸百姓自发聚集,高呼"万岁"。
老皇帝站在船头,望着金黄的稻田和忙碌的农人,眼中泛起泪光。
"承乾啊...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盛世吗?"他突然问道。
李承乾思索片刻:"儿臣以为,是国库充盈,四夷宾服..."
"不..."李世民摇头,指向岸边一个捧着新稻咧嘴笑的农夫,"是能让这样的笑容...出现在每个百姓脸上..."
这一刻,李承乾醍醐灌顶。
所有的改革、所有的开拓,不都是为了这个最简单的目标吗?
寒冬来临前,李泰的舰队再次远航。
这次的目标更加宏伟——完成环球航行。
送行那日,广州港飘着细雨,却挡不住百姓的热情。
二十艘装备精良的蒸汽战舰整装待发,每艘船都配备了最新式的航海罗盘和六分仪。
"四弟,一定要平安回来。
"李承乾紧紧拥抱弟弟,"大唐需要你。
"
"大哥放心。
"李泰自信地笑着,"有蒸汽船在,再远的海域也去得!等我回来,给你带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
舰队缓缓驶离港口,汽笛声响彻云霄。
李承乾伫立岸边,直到船队消失在雨幕深处。
回到长安,李承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内政改革中。
他完善了科举制度,增设"格物科"和"算学科";改革了赋税制度,实行"摊丁入亩";甚至颁布了《专利令》,保护工匠的发明创造。
最令人称道的是《永徽医典》的编撰完成。
这部由孙思邈主持、晋阳公主协助,汇集中西医学精华的巨着,成为后世医者的必读经典。
除夕之夜,皇室齐聚两仪殿守岁。
李世民精神矍铄,亲自为儿女们斟酒。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老皇帝拉着李承乾和晋阳公主的手,走到殿外的露台上。
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照亮了三代人的面庞。
"看啊..."李世民轻声感叹,"这就是...朕的大唐..."
李承乾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去,仿佛看到了更远的未来:蒸汽机车奔驰在辽阔的国土上,学堂遍布每个州县,大唐的商船航行在世界每个角落...
"父皇,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轻声说,"儿臣向您保证,大唐的辉煌,将照耀千年!"
雪花悄然飘落,轻轻覆盖在长安城的金瓦上。
在这贞观盛世迈向巅峰的时刻,一首更加壮丽的史诗,正等待着这个伟大的帝国去书写。
而属于李承乾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