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2/3)
常好判断真假的理论,但现在董博士紧急在线更新,却给它添上了一个完全不可验证的补丁——“正心”。
想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天道?只要起了这个念头,那你就已经生出了对天道的试探之心、猜忌之心、不正之心;即使日后再怎么施行善政,那也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你发心不正,上天是不会奖赏你的!
天道是不可以检验的,因为只要妄图检验的都是居心不诚,只要居心不诚的都会被天道惩罚,永远无法证明自己想要的理论。
如此一来,天道理论就彻底闭环,终于脱离了脚踏实地的低俗境界,左脚踩右脚螺旋升天,升入到凡俗永远无法理解的高度上去——概而言之,懂得都懂,不懂的人永远不懂,关键懂的人都是自己悟的,你也不知道谁是懂的人,也根本没法请教。
神是不可直视的,神是不可理解的,神是不可检验的。
虽然身处的环境迥然不同,但大儒们为自己理论辩驳的思路,在本质上却并无差异。
只能说还好中原的绩效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蛮夷狂暴轰入葬送九族,否则让大儒们自自在在安安稳稳的发挥个几百年,他们也未必不能搞出大汉特色的一神教义出来——以天道为唯一神,以孔子为大先知,这样的系统,和其余地区又有什么区别?
一旦跳脱逻辑,进入到主观的“正心”领域,那就很难再用实验判断真伪了。
如果双方要继续争斗下去,就只有在嘴皮子上纠缠不清,靠口舌与辩论来打动观众。
但显而易见,真要比较起这妙语玄音、引经据典的功夫,那恐怕就是十个穆祺并肩一起上,也决计够不上董博士半根手指。
辩论就是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战场,否则和单方面虐菜有什么区别?董博士三言两语,就能将场面整个的掰回来,足可见功力深厚,非同寻常。
如果再就“天道”争论下去,恐怕没有穆氏半点的好处。
但穆氏脸上的错愕只滑过了一瞬,他默默少许,忽然道:
“听董博士的意思,天道是不可以验证的,是吗?”
“天道不可以不正之心而求。
”董仲舒纠正他:“必先正心诚意,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都是圣人的功夫。
”
天道当然可以验证,否则孔老夫子怎么掌握的天道?但董博士见识敏锐,早早就打好了补丁——天道是可以求的,但必须正心而求;唯圣人方能“正心”,所以也只有圣人才可以求索天道;而寻常居心不正的凡人,则永远不要妄想能窥探天道的奥秘。
至于谁才是圣人么,那个解释权当然全部握在大儒的手里,自然也轮不到旁人妄议了。
严丝合缝,略无瑕疵,恰恰好好已经堵住了一切可以用于质疑的漏洞。
别看董博士现在温柔敦厚,讷讷若不能言者;但当年人家求学南北,可也是靠一条舌头横扫千军,所谓辩才无碍的顶尖高手。
如今虽时过境迁,但宝刀依旧未老,仅仅稍稍展露一点锋芒,依旧可以窥见当初滴水不漏的略微风采来。
果然,穆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事实上,他不但说不出话来,一双眼睛还略微睁大,再明显不过的展露了迷惑无措的惊愕。
他喃喃道:“董博士所说,我……我真是想不到。
”
这口气软弱而又怯懦,当即让几位旁听的儒生露出了微笑。
“……我真是想不到。
”穆祺低低道:“董公,董公居然称许我为圣人!这,这,这可——”
董博士:???!!!
在某种完全没有搞明白的诡异茫然中,目瞪口呆的众人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接下来的半句话
“——这可叫我怎么担当得起呀!”
“……你在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