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临河小学放学,阿瑟和……(3/3)
朗的许明月,内心有多刚强。
若他真的和范智博离开,她绝对会笑着挥手,不会有半点挽留。
许明月被他折腾的筋疲力尽,捶了他一下,“你们这么多年没见面,就没有什么私房话想要说说?”
孟福生抱着她:“两个大男人,哪来的私房话,我只和你有私房话。
”
范智博来到表嫂家。
是的,表嫂家。
他表哥一看就是入赘的啊!
他本以为自己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睡不着的,但不知是不是在路上开了太长时间的车,呼噜打的震天响,一夜到天明,倒是好久没有睡的这么安稳,这么沉过。
这些年,他父亲他们这些下放的人日子不好过,他与父亲断绝关系后,留在城里的他,日复一日,将害他家的人一个又一个,送进监狱,抓去批斗,他日子又何尝好过?无数次在扭曲诡谲的噩梦中惊醒,又无数次成为那些害他全家人的噩梦。
第二天一早他倒是神清气爽了,还去井里打水,给自己用井水洗了把脸,人都清澈了。
他本就是来接孟福生回去的。
当年的兄弟姐妹,死的死,走的走,散的散,如今还能信任的,也就只有孟福生而已。
他自然想让孟福生跟他回去。
这里不该是他哥待的地方。
他们说话时在院子里,许明月特意没有早起,在床上睡着懒觉,将空间留给他们。
孟福生目光一直注视着他和许明月房间的窗户,窗户上蒙着防蚊虫的窗纱,即使开着窗,也看不清房间里许明月的模样。
他看向范智博说:“你也看到了,我妻子在这里,我孩子在这里,我的家在这里。
”
范智博无语地说:“你是不是昏了头了?下放几年真拿自己当乡下人了?你家在京城,你要实在舍不得嫂子孩子,一起带回京城去呗?还怕没地儿安置嫂子孩子?京城的学校不比这里好?”
孟福生只是看着许明月所在的方向,笑了笑,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才说:“吃过早饭,我送你回去。
”
“你真不和我回去?你真就这么放过他们?”他有些烦躁的掏出一根烟来放在嘴上,用力吸了一口。
阿瑟和赵贵芳已经上学去了,此时院子里只有他们两人。
孟福生将他手中的烟扔在地上,用脚踩灭,语气轻松又闲适:“不差这一天两天的。
”
许明月躺在床上,想着时间差不多了,才起床洗漱。
早饭依然是孟福生做的,许明月朴素着一张脸,头发简单的扎在脑后,坐下心安理得的接过孟福生盛过来的鸡蛋面。
范智博就这么观察着嫂子,白天光线亮堂,比昨晚上看的更清楚。
嫂子外表看着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多,若不是他父亲提前打过招呼,完全看不出她已经有个十八岁的大女儿,身上有股如初升朝阳般的蓬勃朝气,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样子。
肤色不白,也不算黑,鼻梁高挺,为她原本柔婉的脸上增添几分刚强之气,不知是不是基层一把手当的久了,身上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
比他想象中要好看得多!
这个发现明显让他心情大好!
要送范智博走的时候,许明月在房间里拉着孟福生的手问他:“真不和他一起走?你这段时间帮我复习,也看出我学习进度了,我会考到京城去的,和阿锦一起,你要有事,可以先回去处理事情,你知道我的。
”
她是真心这样想,如果没有事,他表弟也不会千里迢迢的来接他回去。
孟福生只是拉着她的手,忽地紧扣在一起:“我和你一起回去!”
范智博是一早走的,孟福生和许明月一起送的他。
临河大队的人起的比他们还早。
冬天没什么活了,田里的事情很少,他们一大早起床,除草的除草,施肥的施肥,还有躲在稻草垛后面,伸长个脑袋,两只手无意识的搓毛草绳的。
许凤台也一早就过来了,想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见到孟福生也出来了,到车子旁边,手里还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都以为他要走了,一个个睁大了眼睛紧张的看着。
范智博接过孟福生提着的一大包土特产,放到车子后座,开车离开。
许明月和孟福生站在堤坝上朝走远的黑色车子挥手,驾驶室里,也伸出一只手掌来,故作潇洒的摇了摇,就收回手,开着车子走远了。
他们都知道,他们相聚的时间不会太远。
*
时间就进入了十二月份,就在十二月中旬,高考终于来临。
五百七十多万人,奔赴阔别十年的考场。
许明月是临河大队少有的,母女一起上考场的。
刚开始大家都说许明月糊涂,为个男人辞去书记的位置,可时间长了,说服不了她,慢慢大家又都接受了结果,又开始看西洋景起来。
大家都好奇,许书记这样,连个小学都没有读过的女人,到底能不能考得上大学。
有些人认为许书记从一个小学都没读过的,被休离回娘家的女人,能一步步走到公社书记的位置,一定是非常聪明的,这一点从她在水埠公社这么多年,把水埠公社一步步带到整个吴城最繁华最富裕的公社就能看的出来。
有些人则认为,许书记就是再聪明,那也没有上过学,没有正式的进入学校读过书,还这么大年纪了,哪里能和学校里的知青老师和学生们比。
知青老师们过去是正式的读过高中的,学生们更不用说,这么多年一直在学校里上课学习,即使是已经毕业的,也才脱离学校不到两年,许书记过去整日里忙碌,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
也亏的现在没有正反辩论赛,不然不同观点的两边得吵的打起来。
饶是如此,大家也都看热闹。
几乎是全大队的人都出来,送本大队的考生们,坐上了去往吴城的大货车,顶着凛冽的寒风奔赴考场。
他们是提前一天到了吴城,许金虎和江天旺早就为他们提前订好了招待所。
当水埠公社和五公山公社两大卡车的考生齐刷刷的走近招待所的时候,哪怕全国的知青都报了这次的考试,只要是附和考试要求,能来考试的知青,都来了,也没有这两个公社的半数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