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殿试皇帝的小账本(1/3)
四月初九,殿试日。
三百五十三名贡士在礼部侍郎的带领下,于下马桥前列队,等着往谨身殿参加殿试。
洪佶于队伍中看见谭绍和姚五公子,点头致意后,没再往那边去眼神。
出乎意料地,于此次会试呼声最高的姚家姚五、姚六两位公子,姚六公子落榜,姚五公子才取了一百零三名。
按往科的例,这个名次介于二甲和三甲之间,殿试发挥得好还罢,只是不功不过的话,就是三甲同进士之列。
同进士常被比作如夫人出身,姚家子弟还未有三甲出身,若姚五公子开了先河,姚家的名望又要落一层了。
从姚四老夫人于崔兰愔生辰宴上倚老卖老,想让崔兰愔接受舒家的庶女入宫伴驾,虽崔兰愔当场撵了人,事后又借着陈老太后的手给姚家羞辱了一番,让姚家开始低头做人。
崔家和姜家仍是不能释怀,没办法接受这样背后插|刀的亲戚,直接断了来往。
论起来,洪家同姚家更近一些,洪佶的祖母大谭氏的母亲就出自姚家。
前阵子谭绍邀他去谭府探讨学问,才坐下没多会儿,姚五姚六就过来,看着是赶巧来的,洪佶却知是谭绍之妻姚七小姐安排的。
姚家想通过他缓和同崔家和崔兰愔的关系,却是打错了主意。
虽谭绍不知情,洪佶也没顾着,当场就告辞离开了谭家。
以往融洽亲厚的表兄弟情就淡了下来,洪佶却没什么可惜的。
谭绍身为姚家的女婿,做不到同姚家完全割舍,同样,他是崔家大房的女婿,就要时刻以崔家大房的利益为重。
那边谭绍却很遗憾,曾几何时,崔家大房如他第二个家一样,洪佶和崔谡还有崔戬都是无话不谈的,如今却渐行渐远。
如今进士功名在即,也没有想象中那样欢喜不尽。
到了辰时,礼部侍郎引着众贡士们往前行去,待到奉天门前站定,随着鼓乐声大作,奉天门缓缓开启,众人列队进入。
纵算是来过一回,洪佶还是会被奉天殿的巍峨庄肃而震撼到。
穿过奉天殿、华盖殿、最后来到谨身殿,于丹陛前先拜见了一众读卷官、受卷官、执事官。
辰正一刻,皇帝来到了谨身殿,随即一众人等进入谨身殿,叩拜后,申阁老上前宣读圣旨,策问的题目是“论文武之道”。
殿中已摆好考试用的桌案,宣读完毕,众贡士依次入座,执事官开始发放策题及答卷的纸张。
待拿到策题,很多人都有些懵。
正常策问的题目下,都有一段引经据典的引言,考生一般会从这段引言里推断上意,以此定下文章的基调。
看着只有一行“论文武之道”的题目,再多一字没有的策题,可不就不会了。
洪佶从听到题目起,心口就开始怦怦大跳。
他揣摩到皇帝会重用武将,对鞑喇用兵后,他就想过殿试的策论会不会是关于文治武功的,就着这个思路他做了两篇文章。
没想到今日的策题真的应了他的猜想,洪佶将他做的那两篇文章默念了一遍,将皇帝登基以来的做法从头至尾捋了一遍后,又做了增减,他很快就理出了文章的大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