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3/3)
随着改朝换代而来的有一连串的事。
国都定在何处、依照汉律还是改制、国号为何……大到要延续不知多少年的“祖宗之法”,小到对功臣的封赏,都要陈昭亲自过手。
陈昭冷脸批文书,恨恨想她一定要快速把参政院先组建起来——她需要不止一个丞相来干活!
昭明军大军回城之日,邺城一片欢腾。
城门大开,沮授带领群臣外出十里迎接,官道两边挤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
就连平日消息最不灵通的百姓,都知道昭王要当皇帝了。
对百姓而言,昭王当皇帝,就意味着如今的太平日子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能长长久久太平下去。
再不必担心走在路上被乱兵砍杀,不必为躲征兵藏进深山,不必眼睁睁看着全村人染疫而死,更不必日日忍饥挨饿,啃树皮嚼草根。
唯有寥寥几人例外。
刘协从医学院晒完草药回来,袖口还沾着几缕干枯的柴胡梗。
他的“行宫”——其实只是个府邸,离宫殿差了十万八千里,静得能听见虫鸣。
外头锣鼓喧天,百姓的欢呼声隔着三重院墙仍清晰可闻,可府邸内却像是一块浸在冷水里的石头。
他早料到了今日。
陈昭出征前,刘协就对刘表刘璋那两个汉室宗亲没有任何期望。
董卓的刀架过他脖子,曹操的诏书逼他盖过印,那些汉室宗亲,哪一个不是在他最狼狈时袖手旁观?经历过这一连串的事之后,就是那些汉室宗亲把”光复大汉“吹得再花团锦簇,刘协也很难对那些眼睁睁看着他受罪,而选择袖手旁观的汉室宗亲生出什么感情。
刘协设想过很多次臣子逼自己退位的场景——臣子的脸换了一张又一张,董卓、曹操、陈昭。
到最后,刘协发现,还是陈昭的脸更容易让他接受。
起码陈昭看着不那么凶神恶煞。
想到这,刘协忽然笑了。
起码他见过宫门外的地方,在街上买过胡饼,蹲在溪水里抓过鱼虾,在医学院认识了几个不知道他是皇帝的友人,一起在酒肆里喝过酒,还给一些人治过病。
这么一想,死也不是很可怕了。
到了九泉之下,他不要去找大汉历代列祖列宗,他要去找卢公……
刘协知道陈昭一定会来找他。
翌日一早,刘协就等到了陈昭。
在刘协的想象中,陈昭应当是如那日在大殿上一样,带着几个威风凛凛的将军和身披甲胄的甲士,嚣张一脚踹开他的府门,一刀送他去见他列祖列宗。
可今日出现在刘协面前的陈昭,却只穿一身素色长袍,鬓发半绾,一支玉簪斜插,比平日常服还要素净三分。
“如何?”陈昭抬起衣袖笑盈盈道,“怕你害怕,我还特意借了根素净玉簪。
”
这可是她从蔡琰那学来的行头,亲和力拉满,连玉簪也是顺手从蔡琰那摸来的。
刘协不知自己该哭该笑。
陈昭一直这么“怪”,从让他随意出府,还让他去学医的时候,刘协就知道陈昭很奇怪了。
“抖什么呢。
”陈昭安慰刘协。
刘协这么害怕,让陈昭觉得自己仿佛被董卓附体了一样凶恶。
“我只是借你皇位一用,又不是借你人头一用。
”陈昭拿出了和善的语气。
于是刘协抖得更厉害了。
作者有话要说:
陈昭:借你皇位一用
刘协耳中:杀了,全都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