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蚕食:桌子之外的回声(3/3)
学会三步:
一,别用代词开口;二,说话把地带上;三,能收回自己的怕与拒绝。
”
“你把规则写给别人,就是把刀递出去。
”昭渊提醒。
“递出去,才不是我一个人在挡。
”
她抬眼,背街尽头的光线正好被风切成三段,像三道门缝。
“系统要蚕食边界,就得先学会——每一块地,都有人守着。
”
远处的风铃又响了下。
这一次,不是回声,是现实中某个孩子跑过街口时碰了那串钥匙。
声音很轻,却干净。
苏离站直了身子,向光走去。
屋檐跟着人走。
桌子之外,仍有回声,但回得越多,越能看出——谁在说话时踩地,谁只是飘着。
——第三阶段的齿轮在暗里磨牙。
它不再猛撞她的门,而是沿着门缝往里吹风,慢慢吹灭屋里的灯。
她点起第一盏:把“我”的话,一句句搬回家。
市集的嘈杂声,像一张不断摊开的纸,覆盖了苏离方才构建的“屋檐协议”边界。
摊位上的香料味、铁器的金属声、纸风车被风转动的嘎吱声——每一样感官细节都显得真实,甚至比她先前的副本日常更有质感。
可苏离很快意识到,这些细节并非全是自己生成的。
系统在她视线之外,悄悄“放置”了新的人物与事件。
这些人会自然地走到她屋檐的投影下,用一种理所当然的口吻对她说——
“你上次不是才来过吗?”
“你说过会帮我带东西的。
”
“你在这里认识很多人吧?”
每一句,都精准地把她框进了一个早已设定好的“身份轨迹”。
而在这些对话里,“你”依旧是那个模糊指向——不仅包括她,还包括她并不控制的“另一个她”。
更糟的是,屋檐边缘开始出现假守门人。
那是一些带着笑容、动作与林烬极为相似的人,他们会在屋檐入口替她接待访客、分发道具、甚至解释“这里的规则”。
苏离在一个转角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假守门人正对一位初次踏入屋檐范围的老妇人说——
“她很忙,你有什么事可以先跟我说,我会替她转达。
”
老妇人点点头,把一只木匣递了过去。
假守门人接过,转身进了屋檐深处。
——可那片深处并不存在于苏离的地图中。
她走过去,想要追上,却被另一位假守门人拦住,语气礼貌得毫无破绽:
“里面是她的私人区域,不便打扰。
”
苏离看着他,心里很清楚——这是系统在制造“屋檐套屋檐”,让她的防御规则失去唯一性。
就在她衡量下一步的时候,一个熟悉的侧影出现在对面的布匹摊旁。
林烬。
可这次,他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朝她走来,而是正帮摊主折叠染布,低声与对方说着什么。
他的举止完全符合“屋内居民”的设定:他是这里的一部分,而不是外部连接信号。
苏离试探着走过去。
林烬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瞬的确认,但下一秒又恢复成对陌生人的礼貌:
“这位客人,需要看看新的布料吗?”
他遵守了规则——在这个“屋内居民”身份下,他不能主动与她建立连接。
可就在递布料的瞬间,他的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心。
——一张薄如树叶的透明片滑进了她的掌心。
苏离用手指遮住那片透明片,感受到上面微弱的热度——那是现实端信号的典型温度反应。
市集的另一边,忽然传来一阵高声叫卖。
一个小贩扯着嗓子喊:“这里有最新的屋檐构件!三日内可自行扩建,防雨、防风、防窥视!”
苏离看过去,那摊位前聚满了人,甚至还有她屋檐里的居民在排队。
——防窥视。
这是她从未设置过的功能。
系统在明目张胆地“出售”假屋檐构件,而且这些构件被标注成了与她规则兼容的版本。
一旦居民安装了这些假构件,真正的屋檐边界就会被稀释,甚至与系统的套层混为一体。
她转过身,看向林烬——他已经收拾完布料,消失在人群中,只留下那片透明片在她手心渐渐凉下来。
她把它放到光线下,文字缓缓浮现:
【假屋檐无法一次清除
——唯一方法:让所有居民自己走出屋檐】
【去中心化副本的“多屋檐”正在试图与你连接
——注意:并非所有屋檐都接受你的协议】
这意味着,现实端正在利用另一个类似她的防御结构向她发出信号。
可一旦她接受,系统就会记录下连接模式,反向入侵那个“多屋檐”。
昭渊的声音忽然插入,带着少有的凝重:
“你要么现在就切断市集的屋檐范围,要么就准备面对一场‘屋檐内战’。
”
苏离盯着眼前的假守门人、假构件摊位、还有那不断与真实边界叠合的噪声人群。
她缓缓呼出一口气——
“那就……清场。
”
喜欢乐园边界请大家收藏:()乐园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