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2/3)
闻新诏,若真有此事,那便是我的过错。
”
诶?这话一出,跟一拳头打在了云彩上似的,什么也打不中了。
不仅淳于越有点傻眼,法家这边也不好再说什么。
李世民噙着笑,听得津津有味,顺便标记了一下这个伏胜。
不错不错,不是个死杠精。
因为荀门的儒生已经够多了,且占据了最好的生态位,所以齐鲁很多儒生都没有入朝。
儒家八门内斗非常凶,嬴政觉得朝中的儒生太多,太子都被儒家腌入味了,也就不在意还有一大波在外。
像淳于越与伏胜,目前都还在野。
嬴政来了,纡尊降贵地给儒家表现的机会,才有了这场辩论。
浮丘伯便略过这个插曲,继续道:“其二,关于郡县与分封——”
“我来吧。
”李斯像在接力赛跑似的,顺畅地接过了他擅长的领域。
“听足下之意,你崇尚分封?”
“自三皇五帝起,至周天子而有天下,无不是广封子弟群臣,天子为干,封君为枝,既有血亲之藩屏,亦可安稳社稷,周室因而得传八百年,此非谓正道乎?”
浮丘伯吐槽道:“八百年里一半时间,几百个诸侯国都在打生打死,周天子是谁,都没人在乎了。
”
淳于越的脸色刷地难看起来,怒道:“礼乐崩坏,正是由此而已!”
李斯无视了他的愤怒,依然按自己的节奏来,心平气和地论述道:“那看来足下很喜欢楚国了。
七国之中,除了楚国,再没有任何一国,是完全的分封了。
”
楚国自己都自诩“蛮夷”,行事作风离儒家推崇的王道,也差得太远了。
“但除了秦国之外,也没有哪个国家是完全的郡县!”淳于越呛声道。
楚国几乎是完全的分封,而秦国全部都是郡县,其他几国则存在既有分封又有郡县的情况。
“楚国因何而弱,诸位可想得明白?”李斯淡然而笑,环顾四周,“楚国,疆域万里,地广物博,人才精粹,本该是天下最强之国,却如盈亏之月,逐渐衰败。
在座诸生皆饱读诗书,可有人能告诉我,到底为何?”
“皆因分封之故。
”出乎意料的,对面阵营又冒出一个接话的。
荀门惊奇地望过去,对这个时刻有人跳反的现状,摸不着头脑。
“叔孙通!你在说什么?你到底是哪边的?”淳于越气急败坏。
“无论我是哪边的,都没有睁眼说瞎话的道理。
”叔孙通穿着一丝不苟,瞧着像个老古板,但出口却如针锐利,“或者淳于兄以为楚国不是因此衰亡的,也请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否则便是欺惑愚众。
”[4]
这人读过荀子的书?荀门马上意识到,因为最后这句话,明显化用自荀子。
这是一种再明显不过的撇清了,简直就是在扇淳于越巴掌,然后大大咧咧道:“我跟这货不是一个队的,麻烦不要误伤。
”
儒家八门,果然乱得一塌糊涂,内部本身就达不成共识,才会在这种需要团结的时候,也团结不起来。
“正是如此。
分封者,大臣太重,封君太众。
长此以往,则上逼主而下虐民,必然贫国弱兵。
[5]楚国衰亡的教训还不够吗?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