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3/3)
!
一倍以上!
这是非常成功的优化了。
实验结束后,楚天青把数据保存好,打算等到第二天再进行验证。
但是,她的重大突破惊动了组里负责数据分析的师兄,实验数据立即被上传到了内部系统。
从那之后,楚天青的进展就像按下了快进键,她在原有模型基础上不断修正参数,每天都有新成果、新回报。
一周后,他们迎来了第一次阶段性汇报,地点设在实验楼三楼的小型会议室,出席的人除了他们这些实习学生,还有带队教授、助教老师、实验室副主任,以及几位来自协作单位的研究员。
汇报由况志豪主持。
他站在讲台上,语调冷静,一如往常:“近期,我们团队在量子信息传输模块干扰修正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模拟精度从原先的百分之三十七,提升到了百分之七十六,是所有实验组里提升幅度最大的。
”
楚天青坐在角落里,原本正在翻笔记,听到那句话,她的动作顿住了。
她抬头看向屏幕,又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纪明川,纪明川也微微皱起了眉头。
况志豪继续讲:“这个成果来源于我们实验组的集体合作,包括各小组在调试过程中的数据互通,也有多位同学的补充验证,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一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尝试构建更完整的框架体系。
”
屏幕上的PPT翻了一页,展示了核心突破的数据曲线,却没有标注任何名字,也没有指出是谁最早提出了假设,完成了模拟,只有一行模糊的注解:“近期改进模型数据实例,进展良好。
”
楚天青捏紧了笔帽。
她没有出声,目光落在况志豪的脸上,一动不动。
她一开始是懵的。
并没有立刻反应过来,自己的成果已经被概括为“集体功劳”。
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小题大做?
况志豪确实帮过她好几次,在实验刚起步时,他站在操作台旁边,专门为她和纪明川讲解过标准流程,甚至还指导过他们如何保存调试记录。
因此,她觉得,至少,哪怕只是至少,在这场汇报中,她的名字会被提到。
但她很快就意识到,况志豪提供的那些帮助,与她完成的实验并无实质关系。
所有模型的调整、参数的改进、代码的编写与测试,都是她亲手做出来的。
汇报快要结束了,他依然没有提到她的名字。
他不可能忘记了。
显然,他根本不打算提。
为什么?
楚天青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个词语,就是,为什么?
况志豪为什么要这么做?
况志豪的胆子,为什么可以大到这种程度?
起初,楚天青不敢揣测况志豪的意图。
但是,随着PPT一页一页翻过去,她心里的疑问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沉重。
她很快明白了答案。
因为她和纪明川只是实习生。
他们的英语口语都很差。
在这个陌生的实验室里,他们真正认识的人还不到五个。
况志豪不需要做任何篡改,也不需要在汇报时公开造假,他只需要把他们的成果归为“团队协作”,再用一个模糊的术语总结,就能把他们的努力掩盖在实验组的集体光环之下。
而且,况志豪确实帮过她。
他或许是想利用“人情债”的心理,越是讲理的人,越不愿意撕破脸,越是敏感的人,越容易先责怪自己。
如此一来,楚天青的第一反应不是质疑,而是犹豫。
她甚至一度觉得,是不是自己太小心眼了?
而且,就算楚天青真把这件事上报,又能怎样?
这种操作,很难定义为违规。
没有标注姓名?可能只是疏忽。
没有明确分工?那是集体协作。
上报之后,顶多内部协调一下,最后不了了之。
况志豪没有篡改,没有剽窃,没有作假,只是,在成果汇报的时候,把原本属于楚天青和纪明川的贡献,加入了团队之中。
楚天青之前也听说过类似的事。
可她没想到,有一天,这件事也会落在她身上。
她握紧了拳头,忽然又想起自己上高中时,被陆子昂辱骂,她哭得好伤心,只能躲进讲台下面,等到王老师来了,她才敢爬出来。
她也曾经下定决心,要像王老师一样,做一个勇敢的人。
楚天青猛地站了起来,用十分流利的英语当场质问况志豪:“请问,刚才你说到了模型改进,能不能详细讲讲,具体是在哪些参数上做了优化?这些参数是怎么调出来的?”
况志豪一时无法回答。
楚天青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师兄师姐,继续用英文问:“刚才况志豪说,这个模型突破是团队共同完成的,那我想问,究竟是谁负责了参数优化,谁完成了代码实现?这些关键步骤,是怎么做到的?”
她顿了一秒,看着他们:“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那么,为什么,从头到尾,没人解释这个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无人应声。
她礼貌地笑了一下,态度还和温和:”请原谅我突然站起来提问,我并不是想打断况志豪的汇报,只是刚才况志豪提到了一些参数,我听得很认真,也在笔记本上简单推算了一下,但和最终展示出来的结果有很大出入,所以我实在是太好奇了。
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请你再解释一下,那些参数设计,具体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她一定要闹,把事情闹大,她心想,她绝不会再默默忍受,更不会躲在桌子底下哭!她的英语口语也奇迹般地流畅起来了,多大点事,大不了就回家,老师也会为她撑腰。
此时此刻,她竟然比从前的陆子昂更嚣张了。
她浑身热血沸腾,甚至非常期待接下来的辩论。
她反应过来,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教授、讲师、研究员都在这个会议室里,她很有可能为自己争取到额外的机会。
况志豪也确实是弄巧成拙了,他真的相信了那一天她对他说的“我英语很差,最多只能讲一个hello”。
她固然是轻信了况志豪,况志豪也轻信了她,显然,他的损失会比她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