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1/3)
《自由与枷锁之囚牢》-小说连载
(根据亲身经历真实讲述)
第五部分自由人
第九十三章: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是一句在过去人们听了奉为圭臬、在当下人们听了醍醐灌顶、在未来相信依然会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这句话出自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看后人对他冠以的身份标签就能知道,卢梭的一生,是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不然,我们今天也不会谈起他。
但,同样是这个在思想的海洋中可以自由驰骋的人,也逃离不了属于自己的枷锁。
他对女人的情感很难说是尊重,卢梭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主要的有两位,其一是华伦夫人,她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保护人、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
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后来开始与黛莱丝同居,对于黛莱丝,卢梭同样抱有多种复杂的感情,黛莱丝陪伴卢梭走完了后半程人生,卢梭只是在晚年和其举行了一个极为简单的形式上的婚礼。
卢梭的爱充满着对他人的利用,到头来,其实他爱的还是他自己,他想要让自己的空虚从一个又一个女人身上获得满足,但却永远也无法满足。
不只有他,还有一位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也是如此。
一位同样被后人冠以众多的身份标签、荣誉头衔,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人。
他被后世广为流传的一句着名的话是说:‘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但,就是这样一位追求‘对爱情的渴望’的人,却不仅从思想上认为‘道德的束缚是人类不幸的根源’,而且在行动上也是这么做的,他从不放弃任何跟他遇见的每一个女人染指的机会,甚至包括他的学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艾略特的妻子。
她的一生有数不清的情妇,只要是他遇见的女人,无论身份阶级、无论年纪大小,他都随心所欲,包括他的家庭女仆、保姆,或是经过屋子的随便哪位年轻、漂亮的女性。
甚至在他晚年的时候,他仍不顾高龄的在任何场合都尽兴的追逐他所遇到的每一个穿裙子的人,他干这种事情简直是得心应手,从不管在别人看来是臭名远扬。
他甚至还不是背着妻子,而是就在她妻子的眼前,当着那些他屋里客人的面。
他去大学里面做演讲,当一位性感的女大学生问他为什么很少发表哲学研究了时,他的回答是:‘比起哲学研究,我发现我更喜欢性交’。
他说他‘对人类苦难有不可遏制的同情’,他倒是以此为名不停地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但他爱的是人类这个抽象的概念,并不是爱具体的某一个人,不然也无法解释他为什么见一个爱一个;
因为抽象的人类只是种完美的概念,他总是可爱的,对概念的爱只需投入脑力,可以任意驰骋,但要爱某一个具体的人,那是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的,光是这样还不够,还有包容和原谅,这些,无疑是一种枷锁。
更何况,生活中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不完美的,都肯定是有可鄙之处的。
就像有的人很喜欢仙女,但是突然间发现仙女也会跟人类一样要撒尿拉屎的,他就突然间不喜欢了,‘叶公好龙’不也是这样吗?
一个人越是陷人对抽象人类的爱,就越是厌恶真正具体的人。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尽管罗素热爱民众,并为他们的苦难而痛苦,但他依远离他们,因为他身上有贵族气质,不愿意同普通人产生深度的联系,当然了,他看上的女人除外。
罗素虽然主张人人平等,但是他从未放弃过自己伯爵的头衔,尤其当这种头衔能够为他带来实际的好处时。
不知道是不是有自己的私心存在,罗素认为男女都应该有完全的性自由,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他极力主张男女平等。
他对当时社会上被当作传统美德流传的清规戒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这种鼓吹女性解放的女权主义论调,似乎给了他更大的自由去拈花惹草,并且还为自己的拈花惹草披上了高尚的外衣。
卢梭相比罗素更加虚伪的是,罗素还是我行我素的,并没有专门为自己的行为做出太多的辩解,但卢梭不一样,他是有点,怎么说呢,说的好听一点,是想‘鱼和熊掌兼得’,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虽然他没有意识到、就算是意识到大概率也不会承认这一点。
因为要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他的着作《忏悔录》面世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卢梭写作《忏悔录》的目的,与其说是要忏悔,不如说是在为自己辩护。
卢梭的父亲因为和人发生纠纷,不得不逃往里昂避难,卢梭自然只能跟随其中。
在逃难的四年中,卢梭经历种种迫害、诬蔑和攻击,所以,在他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他感觉有必要展示自己的所作所为,为他所受的不公正的待遇做些澄清。
此外,黛莱丝为卢梭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全部被卢梭送进了巴黎的育婴堂,而卢梭只是在后来草草地寻找了一下他留了标签的第一个孩子。
他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养,我就感到害怕;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育婴堂的教育,比他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这就是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
是不是相当的不要脸,呵呵。
如果他只是个普通人也就算了,你可以说你有你的自由,老子要怎么样关你屁事。
但是,对于卢梭而言,他是着名的思想家,很多人都很崇拜他,她的行为和言论无疑会给其他人带来影响,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积极地亦或是消极的。
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哲学家的思想也总是很有力量,尤其是在被权力利用的时候,尼采的‘超人哲学’不就被希特勒大肆利用成了残忍屠害犹太人的理由和借口吗?
无独有偶,同样拥有众多头衔的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