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暗构造(1/3)
当细胞分裂到几十个的时候,“零号”这个代号显然就不太合适了。
这东西需要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大家经过短暂的讨论,最后决定采用白泓羽的提议:构造体。
由地外智慧存在构造蓝图,由人类构造容器,最终形成的生物体。
传递这套蓝图的一方也就顺势被命名为“构造者”。
细胞分裂到九十七个之后,停歇了三个小时,接着突然有了新变化:所有细胞开始同时分裂——而且是卵裂。
骤变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大家已经认定这些构造体是“单细胞人造生命”,没想到它居然还能卵裂发育,变成多细胞生命的模式。
卵裂的速度快得惊人,不到十二个小时,已经分裂了十次,变成拥有上千细胞的大型胚胎结构。
工作人员在慌乱中把这些细胞分装到单独的培养皿里,给这些构造体足够的生长空间。
这超乎寻常的变化在大家心中诱发了“异形降世”的恐惧,甚至开始准备防弹密封的高安全实验室,但接下来的变化谁也没有想到。
在十六次卵裂之后,胚胎消失了!
胚胎消失的时候,汪海成不在,白泓羽在场目睹了全过程。
当时胚胎已经有两厘米大,肉眼可见。
虽然叫作胚胎,但细胞还没有发生分化,看起来就是一个粉红色的组织球。
旁边的工作人员还在争论是不是应该用更接近海水密度的培养基取代琼脂基——这让胚胎的发育环境更接近“自然孕育”。
这个争论很玄学,因为地球生命起源于海洋,所有胚胎发育环境都会模拟近似海洋的包裹和浮力状态,但谁也不知道“地外生命”的正常发育环境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来是反对更换培养基的一方更占优势,但支持的一方提出了周公梦蝶似的疑问:“你确定地球生命的诞生环境,不是构造者模拟他们的环境创造的?”
就在大家争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白泓羽忽然觉得胚胎开始一点点变得透明起来。
这可能是幻觉,因为胚胎本身就是粉红色半透明的,外部光线明暗变化会影响这东西看起来的样子。
但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两分钟之后,另一位工作人员困惑地问道:“是我眼花了吗?怎么感觉胚胎越来越透明了?”
这时候,变化已经明显得每个人都看得出来。
构造体已经不是有机体因为薄或者别的原因而看起来透明,而是明显地稀薄起来,像是影视特效里的幽灵化一样,整个淡出了视野。
而且淡出的速度越来越快,又过了两分钟,所有的胚胎在众目睽睽下消失了。
不是死去了,而是物质消失了。
培养皿盖得严严实实,胚胎留下的印痕犹在,但它们消失了。
“发生了什么?”有工作人员问道。
大家面面相觑。
慌乱中,有人想起用其他观测手段来确认构造体的情况。
又花去了不少时间加急做了X射线衍射、远光谱分析……
全都没有用!他们发现在任何电磁波的频段上都无法检测到构造体的存在,不限于可见光,在一切射线下它都是透明的,空无一物。
“接触!”有人提议,直接接触。
这是一个完全打乱计划的操作,从构造体作为一个单细胞有了活性开始,他们就没有用任何物理接触手段去触碰过它,生怕影响了它的活性和功能。
把它们分离开的时候也是整个培养基移植,连震动都控制得小心翼翼。
但现在,他们只能找东西去接触它。
或者说,去接触它原来所在的空间……
白泓羽有一种探死人鼻息的幻觉,和其他人一样,她脑子里一片乱。
有人不同意物理接触,认为可能会发生意外。
“什么意外?”当值的负责人问。
对方回答不上来。
“我们先确认它还在不在吧。
”当值负责人就这样拍了板。
用什么东西进行接触也费了一番思量,最后选了塑料材质的圆头镊,以免对构造体造成损伤。
负责人亲自操刀,小心翼翼地掀开皿盖,一点点伸进去,到了胚胎原来该在的位置。
大家心都悬在嗓子里,能听到零星吞唾沫的声音。
穿了过去,没有任何阻挡。
这是很滑稽的一幕,一群人盯着镊子徒劳地在明显空无一物的空间来回夹,努力想抓住什么,整个动作滑稽得难以言喻。
“怎么办?”有人问。
构造体物质消失了?
这也不是不可能,虽说是“细胞”,但说到底是地外文明的智慧造物,谁也无法断定它会干什么,不会干什么。
或许,这段地外信息真的就只是为了表明在地球以外,有超然智慧的存在?
如果光是这样,其实也蕴含了极大量的信息。
它告诉了地球人,地球的生命诞生必然与这个超然智慧有关,而且它拥有操控空间的伟力。
或许这只是接触的第一步,之后还会有别的信息?即使没有……
白泓羽还在思索这个变化的潜在含义,这时突然听到有人惊恐地提醒道:“会不会……有感染?”
这句提醒引得在场的目光齐刷刷地转了过去。
“会不会……就像释放孢子一样,这个东西……”
“有密封隔离,你怕什么?”负责人的声音从麦克风里传来,他穿着防护服,从密封的实验室里瞪了那人一眼。
要怕也该是他这个接触者怕才对。
“不,不,我是说……它……它凭空消失,会不会有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