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本官喜欢年轻的(1/3)
破旧的夏津城里,有个与城匹配的破旧县衙。
县衙的前半部分是大堂、议事厅等公署,以及三班六房的衙役们的廨舍所在;后半部分是知县大人的宅邸,也就是叶阳辞的新家了。
得知新知县上任,胥吏与衙役们出来迎接,看着稀稀拉拉不成样子。
叶阳辞下车后扫视一圈,仍未见身穿县丞与主簿官袍之人,知道这个下马威是直接拍自己脑门上了。
县丞与主簿作为品阶最低的朝廷命官,一个协助他处理政务,负责农事与税收,一个负责人口与户籍,说是左膀右臂也不为过,如今倒成了左右开弓想打他脸的地头蛇。
叶阳辞不禁有些好笑,站在马凳上问典史江鸥:“县丞郭三才、主簿韩晗,应是出自夏津的乡绅世家?”
江鸥点头:“大人说得对,郭、韩二姓是本县最大的两个家族,城内外有产业和私田,祖上也曾出过三品大员。
”
“既如此,这两族如今应该也有不少青年才俊?”
“确有不少出色人物,有县学生员,也有秀才、举子,还有在卫所指挥使的麾下任职的。
”
叶阳辞迈下车凳,穿过面色复杂、各怀心思的胥吏们,江鸥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
众人听见新来的知县大人朗声道:“江典史,你与分管教化的陈教谕同去见一见郭、韩二家的族长,就说……本官新上任,为尽快熟悉本县情况,少不得要询问他们这些德高望重的乡贤。
这两日约个时间,让他们带本家的青年才俊同来见我。
“我这个人嘛……就喜欢年轻的,有才、有貌、有力气的后生。
郭县丞与韩主簿年纪大了难免记性不好,不如本官上呈吏部,让他们早日回家享清福,顺便提携提携他们的后辈。
这叫什么,长江后浪推前浪,对不对?”
江鸥惊得说不出话。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他脑子里莫名蹦出一句,顿时被自己吓到,甩甩脑袋,应了声:“是,大人。
”
叶阳辞一步步登上衙门口的台阶,转身,站定,面对阶下的胥吏衙役:“本官嗓子疼,不想对众人训话。
尔等按照各自职务,由高到低一个个进议事厅,单独谈话。
”
他拂袖进了衙门,剩下一地的胥吏与衙役面面相觑。
“江典史,”教谕陈屏低声问,“咱们真要去见郭、韩二家的族长,传达知县大人那番话?郭县丞与韩主簿知道了会不会……”
江鸥圆滑地答:“知县大人一到任就关心本地风气教化,与乡贤商议擢拔人才,有何不妥?”
“妥的,妥的,那现在就去?”
典史虽无品阶,负责的却是全县治安。
江鸥担心新知县被一些不知轻重的狗骨秃冒犯,转头吩咐巡检唐时镜:“待会儿你先进去接受知县大人垂问,完了后就守在屋外。
”
唐时镜不咸不淡地“唔”一声。
江鸥知道他性子孤峻,并非有意不敬,加之武艺高强,巡捕能力突出,算是整个县的治安顶梁柱,态度差一点也就不予计较了。
议事厅内,书童李檀很有眼力见地给自家主人提前泡了壶花茶,斟出一杯凉着。
叶阳辞落座,饮几口茶水,清了清嗓子,喉咙里还是不舒服。
唐时镜进来,利索地见了礼,不吭声。
叶阳辞上下打量他:“唐巡检?”
唐时镜抬眼飞快瞥向上座,目光在叶阳辞脸上停了一息,又在对方持杯的手指上停了一息。
他似乎生出了一霎恍惚,语气也柔和了些:“知县大人知道卑职。
”
叶阳辞放下茶杯:“赴任路上,左右无事可做,便将夏津县志与近年稽考记录翻了翻,大致知道县衙里的情况。
唐巡检去年新来,短短半年破案十余起、擒匪近百人,业绩卓然,是个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