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与猫有缘无分(3/3)
东,占地三十余亩,纵深三进,分为中院与东、西跨院,按规制足足四十六间。
照壁、仪门、厅房错落有致,花园、假山、池塘景色清幽,殿顶一律铺设青琉璃瓦,镶嵌铜钉的朱红大门颇有威仪。
方越向门房投了拜帖,等了得有小半时辰,方见门子出来回复一句:“王爷说了,不见闲人。
”
方越好声好气地解释:“我家大人乃是夏津知县,并非闲人,之前与王爷也有过一面之缘,今日特来拜谒,以全礼数。
”
门子把白眼翻上天:“便是许知州来求见,我家王爷也不一定给面子。
”
叶阳辞撩开车帘,招呼方越过来,递给他两锭白银,低声道:“你让那门子再禀报一次,就说……我有诗鬼真迹,历经六百余年仍保存完好,今日带来请王爷品鉴。
”
方越疑惑问:“大人,诗鬼是什么鬼?这高唐王有阴阳眼?”
叶阳辞笑着搡了他一把:“呆子,去。
”
有了银锭的法术加持,门子的眼睛从头顶回到了眉毛下方,腿脚也变有力了,两刻钟不到就出来回话:“王爷让叶阳知县一个人进来。
”
下车时,二月风裹挟着密雨扑面而来,叶阳辞撑开一把青绸油伞,挟着装卷轴的长盒,示意方越在马车上等候,便拾阶进了王府大门。
门后有个仆役,奉命将他引去中院的南书房。
叶阳辞边走边欣赏雨景,心道,宫中传言果然是真的。
金榜题名后,他在京城翰林院当了两年编修。
翰林院与皇宫挨得近,翰林们又经常被召去宫中侍读侍讲,他在当差之余,听了不少八卦,有宫闱秘闻,也有朝臣隐私,当然流言难辨真假,听过耳也就算了。
有次闲聊,修玉牒的一个宗人说到亲王、郡王们各有癖好,有些癖好实在不上台面,有些则正常得多,只是与本人气质不符。
“……高唐郡王知道吧,鲁王一系的三子。
“先鲁王秦榴何等威名赫赫,随咱延徽爷一同南征北战打江山的,据说身高九尺,体如金刚,能开五石强弓,曾于乱军中一箭射死北壁第一勇士。
可惜在延徽五年的辽北刀牙之役中负了重伤,壮年而薨。
“自他之后,鲁王一脉再没有出过这般骁武善战的人物。
长子秦浔继任为鲁王,但他好服五石散,以致身体羸弱,尚未有子嗣就病故了。
次子秦湍再次承袭了鲁王爵位,热衷机关构造之术,在封地里大兴土木,搞什么‘千机百变阁’,其实就是个会移动的戏楼子。
“三子秦深封高唐郡王,比他二哥低调多了。
“但低调往往意味着平庸。
”
于是有好事者追问:“这个高唐郡王秦深有何癖好?”
那宗人说:“他好考古。
”
“考古?”
“不错,据说能鉴天下古物之真伪。
古人之中,他最推崇诗鬼李贺,凡遇到与之相关的诗文真迹或是古董,必不惜重金买下。
”
“这都六百多年了,还能有诗鬼真迹和古董流传下来?”
“所以千金难求啊。
也有不少投机者企图拿赝品骗他,无一不被打折了双腿,丢出王府大门。
”
好事者大笑:“他若非郡王,应是我大岳朝第一鉴赏家。
”
“这两个身份不矛盾啊。
”宗人也笑,“可惜他不开当铺,否则就该是天下第一掌眼了。
不过这文不文、武不武的,终究不是正道,叶阳大人,你说是吧?”
叶阳辞当时笑微微地点了点头。
没想到,一年半之前不经意听到的闲话,今时今日竟帮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