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城破(2/3)
泪。
陈琦知道董卓残暴,但没有想到董卓军会残暴成这个样子。
火烧洛阳的事不但没能阻止,反而提前发生了。
陈琦真的怒了,这简直比鬼子进村都要悲惨,真的是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许攸道:“这……董卓匹夫,他怎么敢!他怎么敢!”
陈琦道:“董卓,独夫耳,他还有什么是不敢做的?他连夜宿龙床这样悖逆的事都敢做,如今只是屠杀一些他眼中所谓的屁民,岂不是很正常的么?”
审配道:“可,百姓是国家的基石,没有百姓,强大国家只不过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而已。
”
陈琦笑道:“你们这话就该对董卓去说,不该对着我说。
在我的领内,可会有发生这类事件么?没有吧?”
郭嘉道:“主公,你可不该在这种时候笑,那些文官可憋着想要参您一本呢。
”
陈琦道:“什么?难道别人家死人了,就要把自己的笑容也关起来?这是哪家的霸王法律条款?完全就不合理吗!这样的条款一定要废除了,让笑容回到百姓的脸上,这才是一个好君王应该做的事啊。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郭嘉道:“您说得没错,可言官不会因为这些就不参您,这对您得名声有损害啊。
”
陈琦怒道:“谁参的我,我一定会找出来,然后让他在民间好好享受一下民间的生活。
一天到晚没事找事,这样的的家伙,就不配在朝中做官!”
郭嘉还要说话,陈琦道:“宁教天下人负我,我必不负天下人!”
荀彧心道:“这话和曹孟德常说的很像啊,不过曹孟德常说的是: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这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意思啊。
看来这个陈琦倒是真的一心为民的好官啊。
“
董卓大军逶迤而行,许多文官也被裹挟在队伍中,和难民一起被迫往长安迁徙。
献帝刘协看着逐渐远去的故都洛阳,心中百感交集,不由得叹道:别了,洛水河畔的美丽的牡丹花,别了,东都。
牛辅、胡轸且行且作恶,洛阳凡富裕之家,无忧不被抄没的,不单是平民百姓,只要是家里有些钱资的,可以说,要么人被杀了,家资悉数充公;要么貌美的女子被抢掠了,关进了眉坞要塞。
大学士蔡邕也被裹挟着,混夹在人群之中,正在向前缓行。
忽然,大地震颤,犹如雷霆般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地传了过来。
董卓到底是行伍出身,立即听出了原委:”长戈兵准备迎敌,这是陈琦军偷袭!“
其实,这哪里是陈琦军?陈琦此时正在救援洛阳灾民,哪里顾及得了这里?这是那一个诸侯,书中交代,这个将军不是别人,正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字文台,汉末扬州吴郡富春县人氏(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
孙坚家境贫寒,祖上以种瓜为生。
他之所以登上汉末政治舞台,得益于十七岁时在钱塘岸边的一次神勇表现。
当时,孙坚与父亲一起乘船来到钱唐,遇上了海贼胡玉等人在此抢劫。
孙坚提刀上岸,斩杀一名海贼,从此名扬当地,并得到州府的赏识,被委以代理县尉的职务,负责巡行境内,缉拿盗贼。
虽然县尉不过是秩比二百石至四百石的低级职务,代理县尉的秩比更低,但对于年少的孙坚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从此,孙坚得以在这个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能。
数年后,孙坚正式成为朝廷官吏,被任命为吴郡司马一职。
郡司马并非州郡的常设职位,属于临时任命,其职责为执掌州郡兵马平定叛乱,俸禄与县尉大体一致,在二百石至四百石之间。
孙坚就任郡司马不久,会稽人许昌发动叛乱,孙坚奉命平叛。
在此期间,孙坚招募了一千多名青壮,与州郡兵马一起参加战斗,很快歼灭了许昌等人,他也因此得到时任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