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包拯骂天子(3/3)
“住口!”包拯猛然回头,一声怒吼如雷霆万钧,让包勉浑身一僵,声音在空旷的紫宸殿内久久回荡,“朝堂之上,岂有你插言的份!这里不是包家小院,容不得你多嘴!”他又转向仁宗,单膝重重跪地,膝盖撞在青砖上发出闷响,却依旧昂首直视天子,眼中满是倔强与执着,“臣冒死进谏,陛下贵为天子,一言一行关乎天下苍生!今日能瞒着臣召见包勉,他日是否也要瞒着天下人决断大事?是否要让黎民百姓都如坠迷雾,不知陛下圣意?若要治罪,臣甘愿领罚,但求陛下给个说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殿内陷入死寂,唯有炭火噼啪作响。
仁宗望着包拯因愤怒而扭曲的面容,想起三日前狄青所言“包大人重情重义”,心中怒意渐渐消散,转而泛起一丝动容与无奈。
这位铁面无私的御史中丞,即便面对皇权,也丝毫不肯退让半分,仿佛要用这一身正气,为在乎之人撑起一片天。
紫宸殿内的尴尬气氛几乎凝成实质。
赵祯望着包拯额角暴起的青筋,忽然哂笑一声,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龙袍上的瑞鹤纹,面上却难掩尴尬:“包卿言之有理,是朕有失计较。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忽然提高声音:“陈伴伴!”
“奴才在!”尖细的嗓音从殿外传来,总管太监陈林一路小跑着进来,冠上的孔雀翎羽抖得簌簌响。
“你去请宫中最好的御医,随朕一同去包府。
”赵祯起身时龙袍扫过桌案,未喝完的茶盏歪倒,茶水在金砖上蜿蜒成细流,“包夫人之疾因寡人而起,寡人岂能坐视不理?”他转向包拯,目光掠过其紧绷的下颌线,“包勉才学出众,朕破格提拔为庆州转运使,协助狄青筹备冰墙粮草。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包拯愕然抬头,与赵祯目光相撞。
他看着天子袍角上未干的茶渍,想起方才自己指尖几乎戳到对方咽喉的失礼之举,喉结滚动着却说不出话来。
“包卿,走吧。
”赵祯已迈出殿门,忽又驻足回头,嘴角微扬,“若再让嫂娘等下去,怕是要连寡人的龙椅都砸了。
”
雪粒打在紫宸殿的琉璃瓦上沙沙作响。
包拯跟在天子身后,望着赵祯头顶明黄的冕旒,忽然想起幼年在嫂娘怀里听的说书——原来天子也不是铁打的金身,也会有尴尬到手足无措的时候。
包府门前,老管家扶着嫂娘站在阶下,见御驾亲临,惊得险些跌倒。
赵祯亲自搀住老人颤抖的手臂,语气里带着几分少见的柔和:“老人家勿怪,是朕惊吓了您。
往后包勉若敢偷懒,您尽可以拿拐杖敲他的脑袋,便是敲到寡人面前,寡人也只当没看见。
”
嫂娘望着赵祯身后低头不语的包拯,又看看跪在雪地里的包勉,忽然笑出泪来:“陛下折煞老身了……勉儿自小就说要做个像他叔父一样的好官,如今……”
“他叔父是好官,他自然也要是。
”赵祯转身示意御医上前,又从袖中取出一方产自交趾的暖手炉塞进嫂娘手里,“这炉子填一次碳能暖三个时辰,回头让陈伴伴再送几箱碳来。
北方的冬天啊,就得暖烘烘的才舒心。
”
包拯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他想起方才在紫宸殿里,自己几乎要将天子逼到墙角的模样,此刻却见赵祯像寻常晚辈一样,握着嫂娘布满皱纹的手嘘寒问暖。
雪落在天子的冕旒上,落在自己的官帽上,竟像是给这君臣二人都披上了一层柔软的纱。
“还愣着做什么?”赵祯回头瞥了他一眼,“还不扶老人家进去?寡人可是听说,嫂娘酿的梅子酒连狄青都惦记着,今日说什么也要讨一碗尝尝。
”
包拯猛然惊醒,慌忙上前搀住嫂娘另一只手臂。
穿过垂花门时,他听见赵祯低声说:“包卿,明日早朝,记得带两坛酒来。
寡人不是贪杯,是想让满朝文武都尝尝,什么叫‘铁面包拯家的甜头’。
”
雪越下越大,却挡不住包府里渐渐升腾的暖意。
包拯望着赵祯与嫂娘相谈甚欢的背影,忽然明白——这朝堂之上,从来不是只有雷霆雨露,还有这藏在天子袍角里的人间烟火。
而他包拯,终究是遇着了一位肯听臣子怒吼、肯为百姓弯下腰的明君。
喜欢逃生三国请大家收藏:()逃生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