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3/3)
,打开城门,加入战斗。
此时,远在汴京的皇宫中,赵祯正对着堆积如山的奏章愁眉不展。
包拯站在一旁,神色凝重,“陛下,幽州战事紧急,杨信父子已坚守半年,若无援军,幽州危矣。
”赵祯一拳砸在案几上,“朕也想即刻发兵,可这朝堂之上,贪腐横行,军饷被克扣,兵器甲胄质量堪忧,如何能派得出精锐之师?”
包拯拱手道:“陛下,臣已查明,此次贪腐案牵连众多,臣定当全力彻查,追回军饷,整顿军备,还望陛下早日派兵驰援幽州。
”赵祯点头,“好,包卿务必尽快。
这幽州城,关乎大宋安危,朕绝不能让杨信父子寒心,更不能让百姓受苦。
”
幽州战场上,杨衮和杨会浴血奋战,杀得浑身是血。
女真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两人渐渐陷入绝境。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杨衮的长枪挑飞最后一名女真骑兵时,虎口已被震裂,鲜血顺着枪杆蜿蜒而下。
他踉跄着扶住战马,忽闻北方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
烟尘渐起处,两面高逾三丈的纛旗刺破苍穹——猩红绸缎上,"宋"字如血,"韩"字似铁,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是宋军!"城头传来震天欢呼。
杨信抹去眼角老泪,望着那支如钢铁洪流般奔涌而来的军队。
士卒们甲胄锃亮如霜雪,长枪如林,连战马都披着精铁护具,军容严整得恍若天兵降临。
女真首领的脸色瞬间煞白,弯刀在掌心打滑。
他怎会不知这"韩"字旗的分量——正是大宋名将韩琦亲率的西军精锐!半年前他还在嘲笑汴京城的懦弱,此刻却见对方以雷霆之势碾碎他精心布置的防线。
韩琦的玄甲战马踏碎女真的鹿角拒马,手中九环大刀劈开重重敌阵。
"杨将军,韩某来迟!"声如洪钟的喊话穿透厮杀声。
杨信望着这位曾与自己并肩戍边的老友,喉头哽咽,却只能挥刀指向敌阵:"先杀敌!"
两军交锋处,宋军的神臂弓暴雨般倾泻,女真的皮甲在强弩下如纸糊般脆弱。
杨衮与杨会趁机率残部反扑,杨家枪法与西军阵法相辅相成,将女真游骑逼得节节败退。
当第一缕朝阳刺破云层时,幽州城外已尸横遍野,残旗断戟间,宋军的欢呼声直冲云霄。
当夜,韩琦在临时搭建的帅帐中展开密函。
赵祯的朱批在烛火下泛着金光:"包卿已彻查贪腐,追回军饷五百万贯。
韩卿务必助杨家收复失地,朕随后亲征!"韩琦抚须冷笑,将密函投入火盆——这场迟到半年的救援,终于要让女真为猖狂付出代价。
而汴京城的铡刀仍在起落,贪墨之臣的哀嚎,与幽州战场上的捷报,终将汇成一曲涤荡浊世的长歌。
渔阳城头硝烟未散,女真大将兀颜青哥握紧腰间断刃,望着潮水般溃退的部众。
宋军的"韩"字大旗已插上西城门楼,喊杀声里混着汉军"缴枪不杀"的呼喝,如重锤般砸在他心头。
"将军!宋军铁浮屠已截断退路!"亲卫的嘶吼裹着血腥气。
兀颜青哥望向暮色中燃烧的粮仓,火光照亮他脸上狰狞的刀疤——那是三日前与杨衮交锋时留下的。
此刻杨府父子的长枪,正与韩琦的西军形成合围之势。
"传令下去,丢弃辎重,轻骑突围!"他扯下染血的狼头战旗,猛地掷向火海。
皮靴碾碎满地箭镞,耳畔响起少年时阿爹的训诫:"女真儿郎只向两种人低头——长生天,与真正的强者。
"可当他回头望向城楼上威风凛凛的韩琦,忽觉这宋军主帅腰间的玄铁令牌,竟比草原的太阳还要刺眼。
马蹄声渐远时,渔阳城外的尸体堆中,有汉军士卒捡起那面狼旗。
焦黑的绸缎上,残存的狼眼仿佛仍在盯着北方草原,而兀颜青哥扬起的尘烟里,隐隐传来苍凉的胡笳——那是战败者最后的悲歌,也为幽州大地暂时画上了休止符。
喜欢逃生三国请大家收藏:()逃生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