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军工发展(一)(3/3)
新鲜的空气在进入高炉之前,就被预热了。
这不起眼的一步可以使得炉温直接上升将近三百度,这种技术应该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才被发现。
庞大的炉身,还使用了上好的木材独立搭建检修塔,并没有和高炉连在一起,防止木材受不了高炉的高温而垮塌。
另外还利用滑槽,滑车和滑轮组组成了炉顶的上料系统,样子很像后世的塔吊,这个玩意比较简单,只要是学过初中物理的,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即使他也不会具体制造,但不还是有重金请来的工匠吗,有时候,有些技术应用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就是极为简单的事情。
虽然这种小高炉是建成了,但是高炉炼出的铁水还都是含碳量高,杂质较多的生铁,铸造一些农具还行,但是使用其打造兵器,可就不行了,还需要进行深加工才行。
于是还得在高炉旁边修建了一座大型的炒铁炉,其实就是和后世的反射式搅炼炉性质差不多,这座炒铁炉是火焰,铁水隔离的反射炉型,使用耐火砖整体建造,炉床底部中间凹陷,四周是拱形炉壁,下部为燃烧室,进风道在燃烧室的底部。
光有高炉也不行,还得炼焦,也就是通过高温烘烤,把煤炭中多余的硫给练出来,才能提高煤炭的温度。
对于炒钢法,李文疆倒是略知一二的,高中历史课本也是做过大概介绍的。
生铁熔化时和铁矿石相作用,使铁水中的碳降低形成糊状金属,反复搅拌成为钢和渣的混合物,称为“炒钢”或“炒熟铁”。
炒钢因在冶炼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好像炒菜一样而得名。
炒钢的原料是生铁,操作要点是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
只不过这种办法得到的钢铁有很大的随意性,至于到时候能得到什么样品质的钢铁,或者熟铁,那只能看天意了。
还有上百年之后发明改进了灌钢法的綦毋怀文,不过这种办法虽然操作简单,生产效率在这个时代也算是高的,不过在李文疆看来还是太过于缓慢,这需要铁匠们一锤一锤的敲打才行,实质没有区别,对于李文疆从信息时代看到的生产方式,还是极为的落后。
要是这样生产兵器,他李文疆何时才能装备出一支铁甲大军来。
所以他李文疆要炼的是坩埚钢,这种钢发明还挺早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发明出来,汉朝时期最为兴盛,凭借此种方法,两汉时期的大军将士们装备劲量坚固的鱼鳞甲,锋利的环首刀,才有战无不胜的汉军。
只不过是,可能因为五胡乱华,又或者是三国时期的战乱也说不定,这种坩埚炼钢法居然失传了,反正他在石赵是没有见过的,也不知道东晋那边有没有。
坩埚法可是使用了两千多年呢,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才被新式平炉逐渐取代。
以前要是炼铁,没有个一天一夜的时间,休想把铁矿石融化的。
即便是融化,大多时候也就是熔融状,可这不到两个时辰,铁矿石就被炼成铁水了。
喜欢汉疆喋血风云录请大家收藏:()汉疆喋血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