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3)
当夜,许文静在职工宿舍的硬板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无法入睡。
根据眼下调查出的情况,自杀的假设已经很难成立了。
一个女人,没带行李和现金,身穿单衣,千里迢迢地赶来完全陌生的城市自杀。
虽然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从常识角度来看很难理解。
如果是他杀或许解释得通,比如婚外恋衍生出的私奔……
可这么一来难以解释的问题就更多了。
现场留下的脚印等线索太明显了,简直像是特意留给警方发现的,凶手为什么不清理掉这些痕迹?更别说散落在井里的录像带了,若不是通过录像带的关联,她根本无法把死者和千里之外的失踪案件联系在一起。
什么行李也没带的受害人为什么特意带了十六张录像带?凶手又为什么把这么重要的证据也一起丢入井中?
说不定对凶手来说,这些录像带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是他完成杀人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仇杀案中,偶尔会发生这种节外生枝的情况。
她干脆从床上爬起来,戴上手套,从证物袋里取出早已看过不知道多少遍的录像带,倒回开头重看起来。
最初发现这些井里捞出的录像带时,许文静并不知道是否有修复的可能,抱着一丝希望拿去给电影院工作的朋友看。
没想到对方说那东西不遇磁场就没事,和塑料的性质相似。
他用专业工具处理过了一遍,竟当场就可以正常播放了。
警局没有录像带放映机。
为了这起案件去采购又要走很长的流程。
她干脆自己买了一台二手的便宜货,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在家看,前前后后加起来花了几十个小时。
几乎所有录像带她都看过了,就是很普通的电影而已。
除了一盘特殊录像带。
倒不是她对这盘录像带没兴趣。
相反,半个月来,她曾无数次把它强行塞进放映机里,可无论如何都读取不了。
这张录像带是白色的,只有正常磁带盒的一半大小,没有贴电影名和价格的标签,只有一个Panasonic的日本商标,恐怕是用于特种设备的。
给那个电影院的朋友看过后,对方也不知道,说帮她问问,但迟迟没有下文。
第二天一早,她再度骑自行车赶往炼钢厂调查。
厂门外已经贴上了警方的封条。
有不少看热闹的人,连记者也出现了,还有扛着摄像机的电视台的人。
恐怕是在隔着餐厅玻璃嗅到诱人香味了吧。
原本一起简单的自杀案件,突然演变得离奇起来,简直太吊媒体胃口了。
从事警务工作后,许文静对媒体的口味了解得更深入了。
就拿上一起情杀案件来说吧,凶手是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塌鼻子,厚嘴唇,一米七左右,体型壮硕,像一条灌制失败的香肠,中间粗两头窄。
逮捕过程中三个男警察
合力才勉强制服她。
可媒体们不遗余力地利用“楚楚可怜”及“眉目清秀”等形容词,把她渲染成了杂志封面的模特儿。
以至于坊间的小道消息传播火热,把案情扭曲成了琼瑶言情剧——毕竟那宗案件的核心——出轨和过失杀人,对一般市民而言实属寡淡无味。
眼下媒体把镜头对准了一个穿军大衣的谢顶男子。
许文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