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3/3)
看电影的,十有八九是有想法的。
”高阳言之凿凿地说道。
接下来的一周,我每天夜里都翻来覆去睡不着,反复猜测她邀约我去电影院的意思,却始终确定不了答案。
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我一大早就醒了。
天气晴朗,窗外能望见高远的天空和雪白的云。
我在镜子面前梳理了半天发型,换上了生日新买的夹克衫。
一不留神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连忙出门,骑上自行车冲向约定地点。
一见面,李子桐就不高兴地抱怨起来,“你迟到了。
”
“就两三分钟而已啦,”我挠挠头,“反正曙光电影院也近,不耽误功夫。
”
“谁说去那家老电影院的,我们要去城东新开的那家丰茂影城。
”
“为什么非得舍近求远?”
“只有那家才有3d版啊。
”
“好吧,我先去停车。
”我在脑中盘算着公交路线。
“不坐公交车,你骑车带我过去。
”
“骑车?那地方有多远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了,坐公交要换乘三次,中间绕不少路,一共一个半小时。
中午我还要赶回去看店,根本来不及。
所以才让你骑车来,如果骑得快的话就能及时来回了。
”她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
我叹了口气,拍了拍后车座,“上来吧。
”
她侧身坐上后座,抓住铁架子,和蹬车的我保持适当距离。
尽管如此,从后方来的风还是拂过她的长发,带来洗发液的微微清香。
我忽然意识到,这算不算约会的一环呢?
但很快我就没心思考虑这个问题了。
一路上下坡不少,李子桐又在后面拼命催促,“骑快点,要开场了。
”或是“都怪你迟到。
”我拼命蹬车,气喘吁吁,肌肉紧绷。
身上的夹克衫这个季节穿多少有点闷,想脱下来又没那个空闲。
我很快汗流浃背,一大早精心抓好的头发也早已耷拉下来,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
紧赶慢赶,好歹在开场前五分钟赶到了那家新电影院。
我把车停在路边,一边喘粗气一边说,“你在这等一下,我去买票。
”
李子桐跳下后座,掏出纸票在我面前晃了晃,“不用了,我提前一周就买好了。
”
可无论怎么看,她手上的票都只有一张。
“那个,我的票呢?”
“我的零用钱少得可怜,只买得起自己的。
”她平静地说道,“如果你也对3D电影感兴趣,现在去买也来得及。
我先进场了。
”
说罢,她留下目瞪口呆的我,一个人走进电影院的大门。
算了,来的都来了。
我赶往售票处,却被告知票已经售罄了。
“没有其他场次吗?”
“今天上午有单位包场,本来就没几张多余的散票。
等下午吧。
”售票大妈头也不抬地说道。
我垂头丧气地走出售票处,心里终于明白过来:李子桐那家伙其实根本没想别的,只是想把我当做免费交通工具而已。
她不会骑自行车。
我一脚踢向路边的不知谁乱丢的罐装可乐空瓶,易拉罐飞向垃圾桶,没进,撞到边缘弹了回来。
干脆直接回家好了。
我这么想着,但如果这样李子桐就没法及时回去了。
毕竟欠过她不少人情,总不能这样丢下不管。
好在电影院一楼有个街机厅,利用口袋里的零钱,好歹打发了两小时的无聊时光。
电影一散场,像马桶冲水一般,观影人群乌泱乌泱的涌了出来。
我守在门口,打算向李子桐好好抱怨一通。
却远远地察觉到她的脸色十分难看,本来含在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你还好吧?”
她摇了摇头,“糟透了。
”
“身体不舒服?”
“我是说电影。
真是糟透了!情节支离破碎,一直用各种追车和爆炸镜头滥竽充数。
所谓的3d也糟透了,就是给你戴一副红蓝双色眼镜,整个观影过程除了头晕得要死,什么3d效果也没感觉到。
”
“什么嘛,多大点事,起码你还入场看到电影了。
相比之下,我连票都没买到,在外面硬等了两小时……”
“什么叫多大点事!”她少见的变了脸色,“你知道这部电影我期待多久了吗?电影票钱可是我半年的积蓄。
”
她抱怨个不停,完全没有插嘴的余地。
我只好叹了口气,提醒她再不赶回去就来不及了。
她这才心不甘不情愿地闭上了嘴。
我的力气都耗得差不多了,回去的路上只能慢慢骑。
好在李子桐不再催促,全身心地沉浸在对当代电影艺术的评判中。
“现在的电影真不知道怎么搞的,技术一直在进步,但变化的只有特效。
相比之下,导演的水准和原来完全不能比。
”
“干脆你自己拍一部不就得了?”我忍不住插嘴。
“嗯?”
“我是说,连那种三流烂片都能堂而皇之地公开上映,换你来拍没准也行。
唔,说不定能一鸣惊人吧?”我戏言道。
我听到她缓缓地吸了一口气,喉咙深处发出小小的感叹声,随后再未开口说话。
到达音像店门口后,她从自行车后座跳下来就径自离开了,连一句道谢也没有,把我气得够呛。
那时我完全没想到她会计划拍电影。
别的不说,最起码的必需品——摄像机就不是一介学生能搞到的东西。
那可是九十年代,别说手机之类的复合功能数码产品了,一般人家连照相机都不一定有,摄像机这种高科技产品估计只有电视台才搞得到。
但我太小看她的行动力了,后续很多的麻烦事,恐怕都是我那一句无心的玩笑话惹得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