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3)
宽敞的办公室回响着键盘敲击声。
明明有几十来号人同处一室,却连一句说闲话的杂音都没有。
俨然高考考场,所有人都忙于最后冲刺,无暇顾及其他。
去总经理那儿开完简短的例会后,我回到工位,唤醒电脑,重新检查了一遍《波尔卡上海国际珠宝展》的标书文件细节。
两天后就是决定成败的招标会了。
身为小微企业,我们公司这两年的营业额谈不上稳定。
如果能顺利签下这笔合同,不但能覆盖掉一整年运营成本,身为直属负责人,我在公司的地位也将更加接近于核心。
问题是时间太赶了。
一周前总经理才通过关系得知这个案子,并匆匆决定接下。
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其他两家广告公司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充足准备。
为了弥补落下的进度,一周来,包括我在内的整个团队每天都加班到深夜。
即使如此进度仍然赶不上。
作为负责人,我早已忙到焦头烂额的地步。
这时手机突然响了,陌生的来电号码。
本不想接的,却又担心是哪个客户打来的,还是按下了接听键。
女人的声音,“您好,这里是吴都市湖岸区派出所……”
又是诈骗电话!我直接掐断,但对方死缠烂打,陆续重播了四五通。
我恼怒地再度接听,打算破口大骂发泄情绪。
但对方准确报上我的姓名和户籍,并强调自己确实是公安局的。
如果不相信,可以拨打报警电话查询。
“忙着呢,没工夫陪你们这帮骗子瞎耗。
”我打断她的话,“换个目标吧。
”
对面的声音却依然冷静,“还记得‘录像带杀人案’吗?”
好多年没听过这个词了,我不由得愣住了。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了?记忆里的时间纠缠不清,找不到可以测量的标尺。
“那起案件有了新进展。
希望您能配合调查,回答几个问题。
”
“这都多少年了,十三还是十五年?你们还没放弃调查啊。
”我察觉出自己的声音异常干涩。
“这是我们的职责。
”
我想起刑侦电影里的情节,“不是说案件都有追溯期的吗,如果超过十年还是十五年,就无法再起诉了。
”
她笑了笑,“国内是没有案件追溯期这种说法的,只要是立过案,我们都会永远追查下去。
”
“好吧。
”我从工位起身,压低声音前往楼梯间,“想问什么就问吧。
”
“电话里不行。
想和您见一面,当面问。
”
“喂喂,我可没空去你们吴都市。
”
“不需要那么麻烦,您目前长居上海吧?我们刚好要去那边查案,明天一早就到,约个您方便见面的时间和地址就行。
”
我长叹了一口气,“不是我不想配合,可这两天工作实在太忙,抽不出空。
而且那起案件我也所知有限,当年在局子里该交代的都交代了,更多的一句也交代不出了。
麻烦你们回去翻一翻落灰的卷宗档案好吗?”
“我们也是在做本职工作,希望您能理解。
”女人的语气依旧不急不躁,“如果时间上不方便,我们也可以直接去您的公司聊,不耽误多少工夫。
我们都穿警服,证件也有,您不用担心是诈骗。
”
“不,拜托了,别来公司……”如果被警方找上门,公司里的流言蜚语肯定少不了,我无奈地活动脑筋,“这样好了,明天下午三点我要去公司附近的印刷店取打印好的标书,就在那见面好了。
”
我报上印刷店的地址,对方道声“谢谢配合”,挂断电话。
隔天,我提前十分钟赶往印刷店,发现店门口早已停了一辆警车。
车身的漆面很旧了,也没亮警灯。
一个年轻的络腮胡警察从驾驶座出来,招呼我上车。
他打开后排的车门,我按指示钻入车后座,身旁坐着一名中年女警,她的脸上透出神经性的疲劳,像是连续几晚没睡好一样。
她对络腮胡说了声,“辛苦了,想和他单独谈谈。
”后者点点头,关上车门,在不远处的马路牙子上抽起烟来。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乘坐警车。
小时候曾搭过一两次父亲的便车,但在车上接受讯问是头一回。
父亲曾说过,警车后门的结构与一般车辆不同,有特殊的上锁装置。
一想到只要身旁的女警不帮忙开门,自己就无法逃脱,奇特的压力感就传遍全身。
“上海的路还真堵呢。
我们上午就到了市郊,结果到你这开了足足四小时。
”她望着窗外,“这么多车,光是看着就头晕。
你习惯得了?”
没想到开场白是闲聊,我微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