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第2章 周纪二(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共48年
第2章 周纪二(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共48年(1/3)
周显王元年(癸丑年,公元前368年)?
齐国攻打魏国,夺取了观津(魏地名)。
赵国入侵齐国,夺取了长城(齐地名)。
周显王三年(乙卯年,公元前366年)?
魏国和韩国在宅阳(地名)会面。
秦国在洛阳(周王室所在地附近)打败了魏国和韩国的军队。
周显王四年(丙辰年,公元前365年)?
魏国攻打宋国。
周显王五年(丁巳年,公元前364年)?
秦献公在石门(地名)打败了韩、赵、魏三国联军,斩首六万人。
周显王为此赏赐给他带有华丽刺绣图案的礼服(表示嘉奖)。
周显王七年(己未年,公元前362年)?
魏国在浍水(河流名)打败了韩国和赵国的军队。
秦国和魏国在少梁(魏地名)交战,魏军大败;秦军俘虏了魏国将领公孙痤。
卫声公去世,他的儿子成侯速即位。
燕桓公去世,他的儿子文公即位。
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孝公即位。
(此时)秦孝公二十一岁。
当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淮河、泗水之间还有十几个小国。
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
魏国修筑了长城,从郑地(地名)沿洛水向北直到上郡(魏地名)。
楚国占有汉中,南面有巴、黔中等地区。
它们都把秦国当作夷狄(野蛮人)看待,加以排斥,不让秦国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
秦孝公因此发愤图强,广布德政,整顿内政,想要使秦国强大起来。
周显王八年(庚申年,公元前361年)?
秦孝公在国内发布命令说:“从前我们的祖先秦穆公,在岐山、雍邑之间修德行武,向东平定了晋国的内乱,以黄河为界(划定疆域),向西称霸戎狄,开拓疆土千里,周天子赐予他方伯(诸侯之长)的称号,诸侯都来朝贺,为后世开创的基业非常光辉美好。
不幸后来经历了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在位时的动荡不安,国家内有忧患,无暇顾及对外事务。
三晋(韩、赵、魏)攻占了我们先君拥有的河西土地,这是莫大的耻辱。
献公即位后,镇守安抚边境,迁都到栎阳(秦地名),并且准备向东征伐,收复穆公时的故土,重修穆公时的政策法令。
我思念先君的遗志,常常痛心疾首。
宾客群臣中,如果有能献上奇策妙计使秦国强大的人,我将封他高官,赐予他土地。
”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听到这个命令后,就向西来到秦国。
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庶出子孙,喜好法家刑名之学。
他曾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知道他的才能,但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
恰逢公叔痤病重,魏惠王前去探视,问他说:“您的病万一有什么不测,国家大事该如何处理呢?”公叔痤说:“我手下的中庶子(官名)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您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他处理!”魏惠王沉默不语。
公叔痤又说:“如果您不任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离开魏国到别国去。
”魏惠王答应后就走了。
公叔痤召见卫鞅道歉说:“我是先君主后臣子,所以先为君主谋划,然后再告诉你。
你一定要赶快逃走了!”卫鞅说:“君主既然不能采纳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会采纳您的话杀我呢?”最终没有离开。
魏惠王出来后,对左右侍从说:“公叔痤病得太重了,真可悲啊!他先让我把国家大事交给卫鞅,接着又劝我杀掉他,岂不是糊涂了吗!”卫鞅到了秦国后,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关系得以求见孝公,向他阐述了富国强兵的方法。
孝公非常高兴,便和他商议国家大事。
周显王十年(壬戌年,公元前359年)?
卫鞅想实行变法,秦国人不高兴。
卫鞅对秦孝公说:“对于普通百姓,不能和他们讨论开创基业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果实。
讲求高尚道德的人不迎合俗流,成就大功业的人不和众人谋划。
所以圣明的人,只要能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法旧的制度。
”大夫甘龙说:“不对。
按照旧法来治理,才能使官吏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
”卫鞅说:“平庸的人安于旧俗,学者们沉溺于书本知识,让这两种人来做官守法是可以的,但不能和他们讨论旧法之外的事情。
有智慧的人制定法规,愚笨的人只会受制于法;贤能的人变更礼制,无能的人只会拘泥旧礼。
”秦孝公说:“说得好!”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秦国官职名),终于制定了变法的命令。
(法令规定:)百姓按五家一伍、十家一什的保甲制度组织起来,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其他各家必须告发,否则连坐同罪;告发奸恶的人与斩杀敌人首级者同赏,不告发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罚。
立有军功的人,按规定标准授予爵位。
私下斗殴的人,按情节轻重处以大小刑罚。
致力于耕田织布(本业)的人,如果生产的粮食布帛多,就免除其本人的徭役赋税。
从事经商营利(末业)以及因懒惰而贫穷的人,一经举报,就把他们的妻子儿女收为官奴。
王室宗族没有立军功的,就不能列入贵族名册。
明确区分尊卑爵禄的等级,各等级按规定享有相应标准的田宅、奴婢、衣饰器物。
有功劳的显赫尊荣,没有功劳的即使富有也不能显赫荣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徙木立信:?法令制定完成后尚未公布,卫鞅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市场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金。
百姓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
卫鞅又说:“能搬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到了北门,立刻赏给他五十金。
这才颁布法令。
太子犯法:?法令施行一年后,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诉说新法不方便的数以千计。
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
卫鞅说:“法令不能推行,是因为上层人物带头犯法。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
应处罚他的师傅公子虔,他的老师公孙贾处以墨刑(脸上刺字)。
”第二天,秦国人就都急忙遵守新法令了。
新法推行十年,秦国出现了路不拾遗、山中无盗贼的景象,百姓勇于为国家作战,不敢私下斗殴,乡村城镇都治理得很好。
当初诉说新法不便的秦国百姓中,又有来称赞新法便利的。
卫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法令的刁民!”把他们全部流放到边境地区。
从此以后,百姓再没有人敢议论法令。
司马光评论(诚信):?诚信,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
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诚信来维系。
不讲诚信就无法使役人民,没有人民就无法守卫国家。
所以古代的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的人不欺骗他的人民,善于治家的人不欺骗他的亲人。
不善于治国治家的人则相反:欺骗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兄弟,欺骗父子。
在上位的不信任在下位的,在下位的不信任在上位的,上下离心离德,最终导致失败。
这样得到的好处,不能医治它造成的伤害;所获得的利益,不能弥补它带来的损失,难道不是很可悲吗!从前齐桓公不违背与曹沫订立的盟约(归还鲁国土地),晋文公不贪图攻取原国的利益(退兵守诺),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打猎的约会(雨中赴约),秦孝公不废除搬木头的赏赐(徙木立信)。
这四位君主的治国之道并非完美无缺,而商鞅(卫鞅)尤其以刻薄着称,又处在各国攻伐征战的时代,天下都崇尚欺诈武力,尚且不敢忘记树立诚信来凝聚民众,更何况治理太平天下的当政者呢!
韩懿侯去世,他的儿子昭侯即位。
周显王十一年(癸亥年,公元前358年)?
秦国在西山(韩地名)打败韩国军队。
周显王十二年(甲子年,公元前357年)?
魏国和韩国在鄗地(地名)会面。
周显王十三年(乙丑年,公元前356年)?
赵国和燕国在阿地(地名)会面。
赵国、齐国、宋国在平陆(地名)会面。
周显王十四年(丙寅年,公元前355年)?
齐威王与魏惠王论宝:?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会猎。
魏惠王问:“齐国也有珍宝吗?”齐威王说:“没有。
”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还有直径一寸、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大珍珠十颗。
齐国这样的大国怎么会没有珍宝呢?”齐威王说:“我所珍视的宝物与大王不同。
我的大臣檀子,派他镇守南城,楚国就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见;我的大臣盼子,派他镇守高唐,赵国就不敢向东到黄河边捕鱼;我的官吏黔夫,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对着北门祭祀祈福,赵国人就对着西门祭祀祈福,(害怕他攻打),跟随他迁移来归顺的有七千多家;我的大臣种首,派他防备盗贼,就做到了路不拾遗。
这四位大臣,他们的光辉足以照亮千里疆土,岂止是十二辆车呢!”魏惠王听后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
秦孝公和魏惠王在杜平(地名)会面。
鲁共公去世,他的儿子康公毛即位。
周显王十五年(丁卯年,公元前354年)?
秦国在元里(魏地名)打败魏国军队,斩杀七千人,夺取了少梁(魏地名)。
魏惠王攻打赵国,包围了邯郸(赵国都城)。
楚王(楚宣王)派景舍率军救援赵国。
周显王十六年(戊辰年,公元前353年)?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齐威王派田忌率军救援赵国。
当初,孙膑和庞涓一同学习兵法。
庞涓在魏国做将军,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便把孙膑召到魏国。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设计陷害,依法砍断了他的双腿,并在脸上刺字,想让他终身残废不能出头。
齐国使臣来到魏国,孙膑以受过刑的罪犯身份暗中求见,说服了齐国使臣。
齐国使臣偷偷地把他藏在车中带回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很欣赏他,以宾客的礼节待他,并将他推荐给齐威王。
威王向他请教兵法,于是尊他为老师。
这时齐威王计划出兵救赵,打算任命孙膑为主将,孙膑以受过刑身体残废为由推辞。
于是就以田忌为主将,孙膑担任军师,坐在有篷盖的车中,暗中出谋划策。
田忌想率领军队直奔赵国。
孙膑说:“要解开一团乱丝,不能生拉硬拽;要劝解打架的,不能自己也加入进去搏斗。
攻击敌人的要害和空虚之处,造成一种制约的态势,敌人就必然会自我解脱困境。
现在魏、赵两国互相攻伐,精锐部队必定都在外面打仗,国内只剩下老弱残兵。
您不如率军迅速直捣魏国都城大梁(今开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攻击它防守空虚的地方,魏军必定会放弃邯郸回师自救。
这样我们一举两得,既解了赵国之围,又能使魏军疲于奔命而被我们击败。
”田忌听从了他的计策。
同年十月,邯郸投降了魏国。
魏军急忙回师救援,在桂陵(魏地名)与齐军交战,魏军大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韩国攻打东周(周王室分裂后的一个小国),夺取了陵观、廪丘(东周地名)。
江乙谏楚王:?楚国任命昭奚恤为国相。
江乙对楚王(楚宣王)说:“有个人宠爱他的狗,那狗曾往井里撒尿。
他的邻居看见了,想到他家去告诉他,狗却挡在门口咬人。
如今昭奚恤常常阻挠我来见您,就像那恶狗挡门一样。
况且,如果有喜欢宣扬别人优点的人,您就说:‘这是君子’,就亲近他;如果有喜欢揭发别人缺点的人,您就说:‘这是小人’,就疏远他。
那么,如果有人儿子杀了父亲、臣子杀了君主,您恐怕也永远不会知道了。
为什么呢?因为您只爱听人说好话,不爱听人说坏话啊。
”楚王说:“说得好!我愿意两方面的话都听。
”
周显王十七年(己巳年,公元前352年)?
秦国大良造(官名)卫鞅率军攻打魏国。
诸侯国(齐、宋、卫)联军围攻魏国的襄陵(魏地名)。
周显王十八年(庚午年,公元前351年)?
秦国卫鞅率军围攻魏国的固阳(魏地名),守军投降。
魏国人归还了赵国的邯郸,与赵国在漳水边订立了和约。
韩昭侯任命申不害为韩国国相。
申不害,原是郑国的低级官员,学习黄老之学(道家)和法家刑名之术,以此求见韩昭侯。
昭侯任用他为国相。
申不害对内修明政教,对外应对诸侯,在申不害担任国相的十五年间,韩国政治清明,军队强大。
申不害求官受教:?申不害曾经请求韩昭侯任命他的堂兄做官,昭侯没有答应。
申不害脸上露出不满的神色。
昭侯说:“我向你学习的目的,是想用来治理国家。
现在我是应该听从你的私下请求而废弃你所主张的治国之术呢,还是应该实行你的治国之术而拒绝你的私下请求呢?你曾经教导我,考核功劳,按功勋大小授予官职;如今你却有私下的请求,我该听从哪一个呢?”申不害听了这番话,离开座位请求昭侯恕罪,说:“您真是理想的国君啊!”
韩昭侯藏弊裤待功:?韩昭侯有一条破旧的裤子,他命令侍从把它收藏起来。
侍从说:“您也太不仁慈了,不把它赏赐给我们反而要收藏起来!”昭侯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连自己的一颦一笑都很谨慎,皱眉头有皱眉头的用意,笑有笑的用意。
这条裤子难道仅仅是一颦一笑可比吗?我必须等待有功劳的人才赏赐给他。
”
周显王十九年(辛未年,公元前350年)?
秦国商鞅(卫鞅)在咸阳修建宫廷冀阙(宫门),把国都从栎阳迁到咸阳。
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住在一个房间内(强制分家,促进人口增长)。
把各个小乡镇、村落合并为县,每县设置县令、县丞,全国共设立三十一个县。
废除井田制,拆除井田的疆界(开阡陌),统一斗、桶、权(秤锤)、衡(秤杆)、丈、尺等度量衡标准。
秦孝公与魏惠王在彤地(地名)会面。
赵成侯去世,公子緤(xiè)与太子(赵肃侯)争夺君位。
公子緤失败,逃奔韩国。
周显王二十一年(癸酉年,公元前348年)?
秦国商鞅改革赋税制度,推行新的税法。
周显王二十二年(甲戌年,公元前347年)?
赵国公子范袭击邯郸,未能成功,战死。
周显王二十三年(乙亥年,公元前346年)?
齐国杀死它的大夫牟(人名)。
鲁康公去世,他的儿子景公偃即位。
卫国再次贬低自己的称号,自称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