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第3章 周纪三(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
第3章 周纪三(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8年)?共23年(3/3)
南宜阳西),打了五个月还未攻下。
樗里疾、公孙奭果然在秦武王面前激烈反对继续进攻。
秦武王召回甘茂,想撤回军队。
甘茂提醒道:“息壤(地名,象征盟誓之处)就在那里(提醒武王勿忘息壤之誓)。
”秦武王说:“确有此事。
”于是调动全国兵力增援甘茂。
最终斩杀韩军六万人,终于攻克宜阳。
韩国的相国公仲侈(即公仲朋)到秦国谢罪求和。
秦武王举鼎身亡:?秦武王喜欢与人角力较劲,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因此当上大官。
八月,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鼎,用力过猛导致血管崩裂而亡。
孟说被灭族。
秦武王没有儿子,他的异母弟弟嬴稷(名稷)正在燕国做人质。
秦国将他迎回立为国君,这就是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的母亲是芈八子,楚国人,即后来的宣太后。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北上巡视中山国(今河北西部)的土地,到达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接着前往代地(今河北蔚县一带),北至无边无际的草原(无穷),西抵黄河,登上黄华山(今河南林州西)。
他与大臣肥义商议,决定推行穿胡人服装、学习骑马射箭(胡服骑射)的政策来教导百姓。
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的事,贤明的人才能洞察其意义。
即使举世嘲笑我,我也一定要夺取胡人占据的土地和中山国!”于是率先穿上了胡服。
国都的贵族们都不愿改变,公子成(赵武灵王之叔)假称有病不上朝。
赵武灵王派人去对他说:“家庭要听从父母,国家要服从君主。
现在我下令改穿胡服而叔父您不遵从,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此事。
治理国家有常法,根本在于利民;推行政令有原则,关键在于令行禁止。
宣扬德政要从平民开始,推行法令则要先让贵族信服,所以我希望能仰仗叔父您的声望来成就穿胡服、习骑射的功业。
”公子成叩拜两次说:“臣听说中原(华夏)是圣贤教化之地,是礼乐施行之所,是远方国家前来观摩朝拜的地方,是蛮夷民族学习效法的楷模。
如今大王舍弃这些而去仿效远方蛮夷的服饰,改变自古以来的传统,违背人心,臣恳请大王深思熟虑啊!”使者回报。
赵武灵王亲自前去探望公子成,说:“我国东有齐国、中山国,北有燕国、东胡(北方少数民族),西有楼烦(西北少数民族)、秦国、韩国的边界。
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装备,我们靠什么守卫疆土?从前中山国倚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的土地,掳掠我们的百姓,引水围困鄗城(今河北高邑东);如果不是祖宗神灵保佑,鄗城几乎失守,先王(赵肃侯)以此为耻辱。
所以我改变服装学习骑射,是为了防备四境可能发生的危难,雪洗中山国入侵的耻辱。
而叔父您拘泥于中原的习俗,厌恶改变服饰的名声,却忘记了鄗城战败的耻辱,这实在不是我所期望的啊。
”公子成终于被说服,接受了命令。
赵武灵王赐给他胡服。
第二天,公子成就穿着胡服上朝了。
于是赵武灵王正式颁布胡服令,并招募士兵练习骑马射箭。
慎靓王九年(乙卯年,公元前306年)?
甘茂奔齐:?秦昭襄王派向寿去宜阳处理善后事务,并派樗里疾、甘茂攻打魏国。
甘茂向秦王建议,将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原属韩后被秦夺占)归还韩国。
向寿、公孙奭极力反对,但未能成功,因此怨恨甘茂并进谗言。
甘茂害怕了,便停止攻打魏国的蒲阪(今山西永济西),弃军逃亡。
樗里疾只好与魏国讲和,撤军回国。
甘茂最终投奔齐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武灵王开拓疆土:?赵武灵王率军攻取中山国土地,到达宁葭(今河北石家庄西北);又向西攻取胡人(林胡等)的土地,直至榆中(今内蒙古河套东北部)。
林胡王被迫献马求和。
赵武灵王回国后,派遣楼缓出使秦国,仇液出使韩国,王贲出使楚国,富丁出使魏国,赵爵出使齐国。
任命代相(代地相国)赵固主持处理胡人事务,并负责征召胡人地区的兵员。
楚王与齐国、韩国结成合纵联盟。
慎靓王十年(丙辰年,公元前305年)?
天空出现彗星。
赵伐中山:?赵武灵王攻打中山国,夺取了丹丘(今河北曲阳西北)、爽阳(今地不详)、鸿之塞(今河北涞源南),又攻取了鄗城(今河北高邑东)、石邑(今河北获鹿东南)、封龙(今河北元氏西北)、东垣(今河北正定南)。
中山国被迫献出四座城邑求和。
魏冉专秦:?秦国宣太后(芈八子)的异父弟弟叫穰侯魏冉,同父弟弟叫华阳君芈戎;秦昭襄王的同母弟弟叫高陵君嬴悝、泾阳君嬴芾。
魏冉最有才干,早在秦惠文王、秦武王时就担任要职。
秦武王去世后,各位公子争夺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拥立昭襄王即位。
昭襄王即位后,任命魏冉为将军,守卫都城咸阳。
就在这一年(前305年),庶长嬴壮(季君)和一些大臣、公子阴谋作乱,魏冉果断出兵诛杀了他们;连秦惠文王的王后(惠文后)都未能善终,悼武王(秦武王)的王后被送回魏国娘家,昭襄王兄弟中对新政权不利的,都被魏冉剪除。
当时秦昭襄王年幼,宣太后亲自处理朝政,任命魏冉执政,魏冉的威势震动秦国。
慎靓王十一年(丁巳年,公元前304年)?
秦昭襄王与楚怀王在黄棘(今河南南阳南)会盟。
秦国将上庸(今湖北竹山)归还给楚国。
慎靓王十二年(戊午年,公元前303年)?
天空出现彗星。
秦国攻取魏国的蒲阪(今山西永济西)、晋阳(今山西芮城西)、封陵(今山西芮城西南风陵渡),又攻取了韩国的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
齐韩魏伐楚:?齐国、韩国、魏国三国因为楚国背叛了合纵盟约(与秦结盟),联合出兵攻打楚国。
楚怀王派太子熊横到秦国做人质请求救援。
秦国派客卿通领兵救楚,三国联军于是撤退。
慎靓王十三年(己未年,公元前302年)?
秦昭襄王、魏襄王、韩国太子婴在临晋(今陕西大荔东)相会。
韩国太子婴前往秦国都城咸阳,然后返回韩国;秦国将蒲阪归还给魏国。
一位秦国大夫与在秦为质的楚国太子熊横私下争斗,太子杀死了他,逃回楚国。
慎靓王十四年(庚申年,公元前301年)?
发生日全食。
秦国攻取韩国的穰城(今河南邓州)。
蜀地守将宁煇(或作蜀侯煇)背叛秦国,秦国派司马错前往讨伐并处决了他。
秦联韩魏齐伐楚:?秦国庶长(官名)奂联合韩国、魏国、齐国的军队攻打楚国,在重丘(今河南泌阳北)大败楚军,杀死楚国大将唐昧;联军乘胜攻占了重丘。
赵武灵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国君逃奔齐国。
慎靓王十五年(辛酉年,公元前300年)?
秦国派泾阳君嬴芾到齐国做人质。
秦攻楚襄城:?秦国华阳君芈戎(宣太后弟)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斩杀三万人,杀死楚国将领景缺,夺取了楚国的襄城(今河南襄城)。
楚怀王十分恐惧,派太子熊横到齐国做人质请求讲和。
秦国丞相樗里疾去世,秦昭襄王任命赵国人楼缓为丞相。
赵武灵王宠爱小儿子赵何,想趁自己还在世时就立他为国君。
慎靓王十六年(壬戌年,公元前299年)?
赵武灵王禅位:?五月戊申日(二十六日),赵武灵王在东宫(太子宫)举行盛大朝会,将王位正式传给儿子赵何(即赵惠文王)。
新王赵何拜谒祖庙行完礼后,出来上朝处理政事,大臣们都成了赵何的臣子。
肥义被任命为相国,同时兼任新王的老师(傅)。
赵武灵王自称“主父”(太上君主)。
主父想让儿子治理国家,自己则身穿胡服,率领将士向西北方向开拓胡人的土地,并计划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向南突袭秦国都城咸阳。
于是他假扮成赵国使者潜入秦国,想趁机观察秦国的地形和秦昭襄王的为人。
秦昭襄王起初没发觉,后来觉得这位使者的仪表气度非凡,不像是臣子该有的样子,便派人去追赶他。
主父一行这时已经出了秦国边关(函谷关)。
经过追问查验,才知道是主父。
秦国人极为震惊。
齐湣王、魏襄王在韩国相会。
楚怀王被劫:?
秦国攻打楚国,夺取了八座城池。
秦昭襄王给楚怀王写信说:“当初我与大王约为兄弟,在黄棘会盟,楚国太子到秦国做人质,关系非常融洽。
但太子(熊横)欺凌并杀死我的重臣,不道歉就逃跑了。
我实在愤怒难忍,才派兵侵犯了大王的边境。
现在听说大王竟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以求和解。
我与楚国接壤,又有婚姻之亲(秦楚世代通婚)。
如今秦、楚两国不和,就无法号令诸侯。
我真诚希望能与大王在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会面,当面结盟,然后友好告别,这是我的愿望!”楚怀王对此感到忧虑:想赴会,怕被欺骗;不去,又怕秦国更加恼怒。
大臣昭睢说:“不能去!应该发兵加强防守。
秦国是虎狼之国,有吞并诸侯的野心,不可信任!”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前去。
楚怀王于是进入武关。
秦昭襄王早已安排一位将军冒充自己,并在武关埋伏下军队。
楚怀王一到,秦军就关闭关门将他劫持,挟持他一起西行,到达咸阳,在章台宫朝见秦王,秦王用接待附属国臣子的礼节(如籓臣)对待他,胁迫他割让巫郡(今重庆东部、湖北西部)和黔中郡(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
楚怀王想先缔结盟约,秦王却坚持要先得到土地。
楚怀王愤怒地说:“秦国欺骗我,又强迫我割地!”因而坚决拒绝。
秦国于是扣留了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楚国大臣们非常担忧,共同商议道:“我们的君主被秦国扣留无法回国,被胁迫割地,而太子又在齐国做人质。
如果齐国、秦国合谋,楚国就要亡国了。
”打算拥立一位在国内的王子为新君。
昭睢反对道:“大王和太子同时受困于诸侯国,如今又要违背大王的命令另立庶子,不合适!”于是派人假称楚王去世,到齐国报丧(诈赴于齐)。
齐湣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有人说:“不如扣留楚国太子,以此要求楚国割让淮北之地。
”齐国丞相(可能是孟尝君田文)说:“不行!如果楚国郢都(楚国首都)另立新王,我们就等于抱着一个无用的空质(太子),还要在天下背负不义的罪名。
”那人反驳说:“不对。
如果楚国郢都另立新王,我们可以趁机和新王做交易说:‘把下东国(楚国东部淮北一带)给我,我就替您杀死太子。
否则,我就联合秦国、韩国、魏国共同拥立太子为楚王。
’”齐湣王最终采纳了丞相的意见,放楚国太子熊横回国。
楚国于是拥立了熊横为楚王(即楚顷襄王)。
孟尝君入秦:?秦昭襄王听说孟尝君(田文)贤能,就派泾阳君嬴芾到齐国做人质,以此邀请孟尝君。
孟尝君于是来到秦国,秦昭襄王任命他为丞相。
慎靓王十七年(癸亥年,公元前298年)?
平原君养士:?赵惠文王(赵何)封他的弟弟赵胜为平原君。
平原君喜好招揽贤士,收养的门客常有数千人。
公孙龙与“臧三耳”之辩:?
有一位名叫公孙龙的人,擅长进行“坚白论”(讨论石头“坚硬”与“白色”两种属性是否可分离)、“同异论”(讨论事物异同关系)之类的哲学辩论,平原君尊他为上客。
孔穿(字子高)从鲁国来到赵国,与公孙龙辩论“臧三耳”(命题:一个叫臧的人有三只耳朵)的问题。
公孙龙分析论证得头头是道。
孔穿当时没有立刻反驳(弗应),过了一会儿就告辞出来。
第二天,他又去见平原君。
平原君问:“昨天公孙龙先生的论证确实雄辩啊,先生您认为怎么样?”孔穿回答:“是的,(他的辩论)几乎能证明臧这个人有三只耳朵了。
尽管如此,(这种说法)在现实中根本难以成立!我想再请教您:现在说‘三只耳朵’非常费力而且实际上是错的,说‘两只耳朵’非常容易而且实际上是对的,不知道您会赞同那个既简单又正确的说法呢,还是会追随那个既困难又错误的说法呢?”平原君被问得无言以对(无以应)。
第二天,平原君对公孙龙说:“您不要再和孔子高(孔穿)辩论这件事了!他这个人道理胜过言辞(理胜于辞),而您却是言辞胜过道理(辞胜于理)。
言辞胜过道理,最终必然会理屈词穷(终必受诎)。
”
邹衍斥“白马非马”之辩:?
齐国的邹衍(阴阳家代表人物)路过赵国,平原君请他(就名家学说)与公孙龙辩论“白马非马”的命题。
邹衍说:“不行(不可)。
所谓辩论,应当区分不同的事物类别使它们不相混淆(别殊类使不相害),梳理不同的观点使它们不相扰乱(序异端使不相乱)。
阐明自己的思想,沟通彼此的要旨(抒意通指),让别人明白所谈论的是什么(明其所谓),目的在于使人获得知识,而不是故意把人搞糊涂(不务相迷)。
因此,辩论胜利的一方不丧失其坚持的立场(不失其所守),失败的一方也能获得他寻求的真理(得其所求)。
像这样,辩论才是有意义的(辩可为也)。
至于(公孙龙学派的做法是)搬用繁复的文辞来互相偷换概念(烦文以相假),堆砌华丽的辞藻来扰乱对方(饰辞以相惇),玩弄巧妙的譬喻来转移论题(巧譬以相移),诱导他人陷入诡辩而不得要领(引人使不得及其意),这么做就损害了根本的道理(害大道)。
那种纠缠于繁复琐碎的言论争强斗胜,非要争到最后才肯住口的做法(缴纷争言而竞后息),实在无益于君子(不能无害君子),我邹衍是不参与的(衍不为也)。
”
在座的人都认为邹衍说得对(座皆称善)。
公孙龙从此在平原君那里就受到了冷落(由是遂绌)。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白话文讲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