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盐策开源(2/2)
时严厉打击私盐,这其中的利润空间将大得惊人!
想到这里,赵佶猛地睁开眼,对郑皇后温言道:“皇后辛苦了,朕还需斟酌一些事情,你先行安歇吧。
”
郑皇后知趣地停下动作,柔声道:“那臣妾告退,官家也请早些安置,莫要太过劳神。
”
送走皇后,赵佶立刻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质地优良的宣纸(他尚不习惯此时常用的绢帛),研磨提笔。
他略一思索,并未直接写下惊世骇俗的现代化工制盐法,而是结合当下的条件,选择了最可行、见效最快的“滩晒法”改进方案。
此时沿海盐场多采用“煎盐法”,耗费大量柴草,成本高,产量低,且盐质苦涩。
而“滩晒法”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海水,成本极低,效率更高。
他笔下不停,一行行清晰的小楷夹杂着一些简明的示意图跃然纸上:
《盐策革新疏要》
一、择京东路、两浙路沿海滩涂,建新型盐田。
划分蒸发池、调节池、结晶池,梯级纳潮……
二、改进卤水浓缩技艺,以碎石或陶片铺底,加速蒸发,测试卤水浓度之法(附鸡蛋浮沉测浓法)……
三、结晶池底以琉璃(或打磨平整之石板)铺就,便于收盐,提升盐质……
四、组建“盐丁巡防”,由皇城司第三指挥使周鼎协理地方,严打私盐,整顿盐吏……
五、于汴京设“盐政清运司”,直辖于内库,专司新法制盐之产销,所获之利,半数充盈内帑,半数划归枢密院,专款用于整军经武……
他写得极为详细,不仅包括技术要点,还涉及组织架构和管理方案,目的就是确保此法能迅速推行,且利润能最大程度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被旧有的盐政体系蚕食。
写完最后一个字,赵佶放下笔,轻轻吹干墨迹。
窗外,月色西斜,已是深夜。
但他毫无睡意,拿起这份薄薄却重逾千钧的《盐策革新疏要》,眼中闪烁着光芒。
这不仅仅是一份制盐工艺说明书,更是他撬动大宋沉重财政积弊的第一根杠杆,是未来强军强国梦想的起点。
通过盐政改革积累的财富,将为他接下来整顿禁军、研发新式武器、乃至未来可能推行的更深层次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先从盐开始,一步一步来。
”他低声自语,将奏疏小心收好,准备明日便召集少数核心心腹,开始秘密推行。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沉,但赵佶仿佛已经看到了,财富与力量正如同那海潮般,开始向他汇聚。
喜欢宋骑天下请大家收藏:()宋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