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利刃悬颈,寻谷为生(1/3)
数日后。
“火酒”的成功提纯,如同在营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蒸馏器日夜运转,刺鼻而凛冽的酒香弥漫在临时牧地上空,卫生队的小陶瓶里终于有了稳定的消毒储备,士兵们看着那些白巾队员的眼神,更多了几分踏实。
然而,李信心中的紧迫感并未减轻。
牧地虽好,但地势开阔,无险可守,三千汉骑在此扎营,如同黑夜中的明灯,随时可能引来准噶尔残余势力或贪婪马贼的窥探。
义学的炭笔摩擦声仍在继续,士兵们笨拙地描画着“左”、“右”、“五”、“伤”等字,文化启蒙的种子刚刚破土。
李信决定,是时候让这颗种子结出第一颗果实了。
他下令,恢复并正式确立“士兵会议”制度,不再是临时的亲兵会议,而是面向全体士兵,什长以上军官必须参加,普通士兵亦可推举代表发言。
议题明确:集思广益,共议军务、后勤,尤其是关乎生死存亡的——立足之地。
消息传开,营地顿时议论纷纷。
普通士兵能在大帐里对着将军说话?
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有人兴奋,有人忐忑,更多人则是茫然。
第一次正式的士兵会议,在最大的皮帐内举行。
地上铺着草席,什长们盘膝坐在前排,后面是推选出的士兵代表,王大石、张小虎等人赫然在列。
帐内气氛有些压抑,士兵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第一个开口。
李信坐在上首,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
“都哑巴了?”
李信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
“让你们说话,是让你们活命!”
“这牧地,水草是好,可像个没盖的碗,四面八方都能看到我们!”
“准噶尔的探子,马贼的耳目,说不定就在哪个沙丘后面盯着!”
“等他们摸清了我们的底细,纠集大队人马杀过来,我们怎么办?”
“靠这三千人,在这平地上硬抗?”
他顿了顿,让紧迫感在每个人心中发酵。
“今日会议,就议一件事:我们该往何处去?”
“何处能让我们安心练兵、屯粮、造械,让老弱妇孺有个安稳窝?”
“谁能说出个道道来,就是大功一件!”
沉默被打破。
一个什长犹豫着开口:“将军,往西?听说那边有些小绿洲,人少…”
“不行!”另一个军官立刻反驳,“西边部落林立,情况不明,贸然过去,容易起冲突,而且离准噶る腹地更远,补给线拉长,更危险!”
“那…往北?进山?”有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