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神仙九(3/3)
袍应声而断,上截下截被弃于杨府门前,复又挥刀将其斫为碎片!围观者皆道此乃狂人,未几,杨骏果因谋逆被诛,身首异处,众人方悟孙登断袍如谶。
杨骏忌惮,将他囚禁。
不久孙登死于狱中,杨府草草将其葬于振桥。
数日后,竟有故人在董马坡遇孙登漫步林间!他托此人带信予洛阳旧友,神色如常。
名士嵇康心怀超迈之志,曾专程入山拜谒。
孙登兀自抚琴,嵇康百般诘问,琴声竟无丝毫滞涩。
嵇康只得悻悻告退,行至山腰,忽闻孙登清音自峰顶飘落:“少年才高而识浅,拙于自保,安能免祸?”余音缭绕未散,嵇康已因狷介罹罪,血染刑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登活成一面冷澈的镜子。
他断锦袍,是撕开权贵虚幻的华衮;他散乞钱,是照出世情汲营的无谓;他预言嵇康,更是洞穿了才情背后的致命裂隙。
那覆身的丈余长发,像一道隔绝尘嚣的屏障;幽谷不息的琴声,则是对天地玄机的低语。
他埋于振桥又现于董马坡,生死的界限于他不过一道虚影。
世人眼中的狂狷,恰是浊浪滔天里一份孤绝的清醒。
杨骏的锦袍碎屑与嵇康的遗恨,皆成他琴弦下的残响——唯有勘破浮华幻象,持守本心澄明,方能在无常乱世,站成一座不染尘埃的青山。
那山间的琴声,至今犹在叩问:你汲汲所求的,是锦袍加身的光鲜,还是灵魂深处那一声永不喑哑的清音?
6、半字仙缘
太行山云雾深处,吕文敬带着一奴一婢,正挥锄采药。
衣袍早被荆棘勾破,石棱磨得掌心通红。
忽闻谷中笑语,拨开藤萝,三位气度清华之人含笑而立:“求长生如此艰险,值得么?”
吕恭喘息未定,目光灼灼:“求道无门,唯寄望草木间一点灵机。
”
“我名吕文起,”为首者道。
余二人自报孙文阳、王文上。
吕恭心头一震:文起?自己字文敬,竟暗合仙名!三人乃太清府仙人,见吕恭同姓半字,缘法天成:“随我等采药,授你不死方。
”
吕恭如坠梦中,伏地便拜:“蒙仙师不弃,万死难报!”随即抛下药锄,随仙人步入云岚深处。
山中不知岁月长。
采芝撷玉,聆玄妙法,两日光阴倏忽而过。
临别,仙人授他秘方一卷:“且归乡里一观。
”吕恭拜别,仙人语带玄机:“君去两日,人间已历二百寒暑。
”
归心似箭,山路却似曾相识。
奔至故里,断壁残垣惊心——老宅早成废墟,荒草间唯剩半截焦黑门柱。
惊惶四顾,幸遇一老叟,颤声问起吕家。
老叟浑浊双眼陡然圆睁:“曾祖采药未归……传至小人,已四代矣!”身后婢女之曾孙闻讯奔来,须发皆白,伏地痛哭。
吕恭手握仙方,立于萧瑟秋风里,看残阳如血涂抹故园。
仙人两日,竟熔尽人间六世沧桑。
那卷秘方重若千钧,字字皆时光刻刀所镂。
他豁然彻悟:长生非为踞守岁月之岸,而在心入无我之境。
山中采药时物我两忘,两日浓缩了百年修行;人间碌碌营营,二百年不过煎熬的延长。
仙缘所赠,非仅延寿之方,更是照见生命本相的明镜——当你挣脱了时间绳索的捆缚,刹那也能活出永恒的光泽。
人间两百年,不如忘我两日,心在何处,光阴便在何处开花。
7、丹丸浮生
丹阳沈建,生在官宦家,偏不爱乌纱帽。
终日琢磨导引吐纳之术,搜罗还童偏方。
更奇的是他治病手段——任你沉疴新疾,到他手里,药到病除。
门庭若市,奉他若神明的有几百户人家。
一日沈建要远行,竟牵着一驴十羊,带着三奴一婢,敲开友人家门。
摸出五粒丹丸,人畜各塞一粒。
笑道:“借贵宅圈养些时日,不劳喂食饮水。
”说罢拂衣而去。
友人盯着这群活物直瞪眼:“十五张嘴,粒米不留,岂不饿死在我手上!”硬着头皮端饭喂奴仆,谁知奴婢们一闻饭味,竟捂嘴干呕;抱草料喂驴羊,牲口扭头避走,羊角还差点顶翻料槽!主家惊得魂飞魄散,只得作罢。
百日转瞬即逝。
仆人竟面泛红光,较往日更显健旺;驴背滚圆,羊群肥壮,毛色油亮如缎。
友人啧啧称奇时,沈建飘然而归。
又摸出五粒丹丸分喂,人畜这才恢复饮食。
自此他吞气为粮,身影时而在市井忽现,时而在云端隐没。
如此三百年,某日他如轻烟散入群山,再不回头。
那粒小丹丸,竟撑起人畜百日生机,更托起沈建三百年云迹。
世人感悟:生命所需,远比想象中更少。
驴羊拒食草料,恰似对俗世贪餍的嘲弄——背负愈多,飞翔愈难。
沈建抛弃的何止是粟米?他卸下的是汲汲营营的千斤重担。
三百年行迹如云似雾,不过一粒丹丸的重量。
真正的轻身术,原是心头无物。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