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神仙十八(1/3)
1、君山翠羽记
隋开皇二十年春,书生柳归舜乘舟过洞庭。
忽遇黑风压湖,浊浪吞天。
船如败叶被卷至君山脚下,桅折帆裂。
惊魂未定,他索性系舟登岸。
信步入山,但见草木葳蕤。
兴之所至,他拨开藤蔓跃过溪涧,竟踏出一条无人幽径。
行约四五里,豁然开朗:一块巨大圆石卧于山谷,莹澈如玉,广达六七亩。
石周环生翠竹,粗如磨盘,高耸百尺,竹叶曳动间竟带起流云,飒飒风声自成丝竹清音。
石心更奇,托出一株参天宝树。
枝叶舒展成五色华盖,翠叶如盘,碗口大的碧花缀着深红花蕊。
异香凝成薄紫烟霭,沾衣欲湿。
数千鹦鹉翔集其间,丹喙翠羽,长尾摇曳如彩练。
忽闻清越人语自树梢传来:
“新客何来?”一只尾羽镶金边的鹦鹉翩然落下,昂首道,“吾名武仙郎。
彼踏莲者、戴蝉儿者、多花子者,皆我故友。
”语罢,名唤“自在先生”的玄翅鹦鹉引颈高歌,声裂金石:“此乃汉武钩弋夫人旧曲——戴蝉儿,鬓边秋,谁解连环千古愁…”
柳归舜如坠幻境,呆立无言。
名“凤花台”的朱冠鹦鹉振翅近前:“客亦爱诗否?吾新得蓬莱玉楼之句,愿为君吟。
”不待答言,朗声诵道:
露接朝阳生,海波翻水晶。
玉楼瞰寥廓,天地相照明。
此时下栖止,投迹依旧楹。
顾余复何忝,日侍群仙行。
“好诗!”柳归舜击掌,“足下师承何人?”
凤花台傲然梳理羽翎:“吾侍西王母座前丹官千年,杜兰香授我真箓,东方朔传我秘章。
汉武帝时,曾于石渠阁亲见扬雄、王褒作赋;王莽乱后避祸江南,又观陆机、陆云兄弟属文,方通篇什之道。
”它忽叹,“自二陆罹难,文坛凋敝,未知今世谁执牛耳?”
柳归舜精神一振,忙诵当朝大儒薛道衡、江总诗作。
未料凤花台听罢,翠羽轻抖:“辞采绮靡,惜乎少骨!譬如美人簪花过重,反折纤腰。
”
正论诗间,林深处传出一绿衣少女,名唤阿春。
她捧赤玉盘跪奉柳归舜,盘中异果琼浆,香透肺腑。
群鹦欢声更炽,衔来花瓣如雨洒落。
柳归舜饮一口琥珀浆,齿颊生凉,顿觉神思澄澈如洗。
忽闻武仙郎惊呼:“阿春莽撞!此乃上元夫人特酿‘云髓’,凡人饮之当醉三秋!”话音未落,柳归舜眼皮沉沉垂下。
朦胧间但见翠影翩跹,清音绕耳,身子却似坠入暖云深处。
再睁眼时,凉风扑面。
他竟卧于自家残破船舱中!夕阳熔金,湖波澹荡。
撑篙老艄公絮叨:“公子醉眠整日,再不醒转,老汉只得报官了…”柳归舜急摸怀中——半片碧花瓣赫然夹在衣襟间,幽香如故。
他猛然跃起奔至船头。
君山云霭苍茫,哪见通天翠竹、五色花树?唯见山影起伏如蛰龙,暮色浸透千竿幽篁。
许多年后,柳归舜的诗文悄然蜕变。
昔年堆砌的丽藻尽褪,笔下始见洞庭烟水的筋骨。
他总爱独坐竹林,静听风过叶隙的天然宫商。
那片夹入诗稿的碧花瓣,已枯如薄绡,却似一枚烙印,提醒他真正的清音不在玉楼琼篇,而在与天地同呼吸的坦荡心胸。
君山深处,千竿翠竹年年生发。
风过时,飒飒声依旧如环佩相击。
偶有渔夫夜泊,恍惚听见云中有清月吟哦,疑是仙人联句。
而柳归舜终其一生再未踏足君山——他已知晓,那片托举着仙禽异树的莹澈巨石,原不在烟波之外,而在人心扫尽浮华时,自然映现的明镜台。
2、沧浪二百年
隋大业九年,海船判官元藏几随使团东渡。
黑风骤起时,滔天巨浪如墨龙翻滚,船板如脆饼般碎裂。
同僚的惨叫被风撕碎,元藏几抱住半截桅杆坠入深渊。
咸腥海水灌满口鼻之际,他瞥见一角灰帆如垂死之翼,没入墨色旋涡。
再睁眼时,暖风拂面,异香扑鼻。
身下是细软如金粉的沙滩,远处花树烂漫,宛如二月早春。
几个宽袍大袖的士人围拢过来,言语竟通中原雅音:“客从何来?”元藏几惊魂未定,述说海难。
为首老者颔首:“此乃沧洲,去中土数万里矣。
”遂奉上一盏琥珀色酒浆,酒中浮着几瓣奇花,异香清冽。
元藏几饮下,顿觉百骸通畅,数日饥寒劳顿一扫而空。
沧洲广袤千里,四时如春。
田垄间五谷穗实饱满,垂如金帘。
元藏几见过彩翼拖曳三丈的凤凰悠然踱步,见过灵牛角生祥云,更奇的是那藤蔓上悬垂的“分蒂瓜”——长逾二尺,深紫如桑葚,颗颗并蒂而生。
碧枣丹栗大如香梨,咬一口汁液甘美如饴。
洲人衣冠古朴,居处或金阙连云,或玉楼映日,言及魏晋旧事、隋宫秘闻,如数家珍。
最奇者,洲中岁月仿佛凝滞。
元藏几眼见一老叟百五十寿诞,鹤发童颜,步履轻捷。
他好奇试举洲中石鼓,足有八百斤,竟觉轻若无物!以巨石悬身投海,身体竟如鸿毛浮于碧波。
洲人笑道:“水土异也,君身已得沧洲之气矣。
”
光阴静淌,元藏几心头却渐渐浮起一丝酸涩。
月明之夜,他常独坐海边,听潮声如故园低语。
洲人察其思归,遂集奇木异材,造“凌风舸”相赠。
此船无帆无棹,船尾暗藏机括,激水如银箭。
登船那日,洲人指天边两只金羽小鸟:“此乃转言鸟,性通灵,可衔珠传语,伴君归程。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凌风舸破浪如飞,不消十日,竟见东莱海岬!元藏几踏上故土,逢人便问:“今夕何年?天子何人?”答曰:“贞元十六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