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神仙十九(3/3)
客,枯坐如朽木。
侍从常闻他深夜呓语:“六百年…铜汁…”当年槐坛下追风少年,终被权欲煅成地狱门前惊惶的老魂。
道士赠他仙缘如镜,照见的不是云鹤,而是深心蛰伏的豺影。
原来最凛冽的刑罚,并非死后铜汁灌喉,而是生时便已将自己钉在了权柄的孽火刑台上,日夜焚烧。
3、银州仙谶
大漠孤烟直,少年郭子仪押粮返程。
行至银州郊野,忽遇黑风拔地,沙石如蝗扑面。
他踉跄躲进道旁废屋,草草铺开行囊。
夜色吞没荒野时,破屋竟漫起红光!仰头见绣帷香车破云而下,华盖中端坐仙娥,裙裾流霞,垂足临风。
子仪伏地高呼:“七夕良辰,必是织女天临!乞赐福寿!”
仙娥轻笑:“许你大富贵,亦许寿考。
”音如珠落玉盘。
香车冉升,她回眸凝视良久,星光淹没倩影。
多年后,郭子仪果然拜将封侯,功震天下。
河中军镇染恙,三军忧惶。
他卧帐笑对医官:“老夫命数未尽。
”遂述银州旧事,眉宇澄明,“昔年仙谶,非因天眷,实乃心镜——沙暴困厄时,我见霞车;位极人臣日,犹记破屋草席。
”
九旬临终,太尉印悬于中堂。
长安万人缟素,皆传其无憾而逝。
原来最深的仙缘,不在云车绣帷,而在困顿时信天有光的眼眸。
沙暴中那一拜,拜的是己心不灭的星火;富贵寿考,不过是心灯照亮的长路。
4东海戒尺
浙西节度使韩滉坐镇金陵,手握重兵,生性悍烈如刀。
案头军报堆积如山,他朱笔批阅如血,眉宇间常凝着一股肃杀之气。
幕僚皆知,这位使相酒后常抚剑长叹:“大丈夫当乘势而起!”弦外之音,听得人脊背发凉。
京口堰下,商客李顺的货船在夜半断了缆绳。
黑浪如巨掌将船抛掷,待风歇时,竟搁浅在一座雾锁的山麓。
李顺战战兢兢登岸,拨开藤蔓,忽见一乌巾老者立于石径,衣袖飘然似带松风:“随我来。
”
行过五六里,雾霭豁开。
眼前宫阙连云,玉阶映日,绝非人间气象。
殿宇深处珠帘轻响,一道苍渺之声传来:“有劳足下,带封书信予金陵韩公。
”李顺伏地接过锦函,只觉入手温润如握暖玉。
引路老者送他至滩头。
李顺终忍不住问:“此处是……?信又从何而来?”
老者遥指烟波:“此乃东海广桑山。
鲁国孔夫子得道为仙官,掌理此间。
”又低声道,“韩滉即夫子弟子仲由转世,勇烈太过,恐蹈刑网。
夫子特书警之。
”
李顺回船,锦函在怀如有千钧。
抵金陵后,他辗转托人将信送入节府。
当夜,韩滉独坐书房,拆开信笺——并无一字,唯掉出一截三寸长的古旧戒尺,色如沉檀,隐有刀斫之痕。
烛火“噼啪”爆响。
韩滉拈起戒尺,忽觉掌心灼痛。
恍惚间,自己仿佛变回那个鲁莽少年:夫子戒尺敲落他手中长剑,叹息声穿透千年时空:“由也,过刚易折!”
他猛然起身推窗。
江风灌入,吹散酒气。
案头戒尺静卧如鞘中剑。
此后浙西官场骤变。
韩滉依旧雷厉风行,批文朱笔却添了三分顿挫。
偶有悍将骄纵犯禁,他只命人捧出戒尺陈于堂前。
檀木无字,凛凛如师在侧。
原来最锋利的剑,需以敬畏为鞘;最煊赫的权柄,需以戒慎为砧。
东海一截无字尺,量出了千古为政者最难逾越的关隘——己心。
喜欢太平广记白话故事请大家收藏:()太平广记白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