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根基初立与暗涌浮动(2/2)
有削弱林川的权威,反而让初步的“约法”观念在群体中悄然生根。
张溥再次来访时,带给了林川更深入的信息和更严峻的警示。
“小友,你此处看似平静,实则已成焦点。
”张溥神色凝重,“县衙之内,李县尊虽支持你,但县丞、主簿等人,与地方大户关系盘根错节,你推广番薯、聚拢流民,在他们眼中,是动其奶酪之举。
近日已有状子递到府衙,虽被李县尊压下,但暗箭难防。
”
林川默然点头,这些他已有预感。
“此外,”张溥压低了声音,“复社得到确切消息,渗透进来的建奴斥候,并非散兵游勇,其目标明确,似乎在勘察通往潼关的几条隐秘小路,所图非小。
朝廷在辽饷重压下,对陕西防务已是力不从心。
一旦有事,恐需地方自保之力。
”
这一次,张溥没有再提具体的团练方案,而是留下几本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一些关于北地边情、地理的抄本。
“磨刀不误砍柴工。
先明道理,晓敌情,根基稳固,方能谈及其他。
”
送走张溥,林川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外有清军窥伺,内有豪强掣肘,脚下是尚未完全稳固的流民根基。
他摊开《纪效新书》,就着篝火的光芒细细阅读,那些关于选兵、练兵、阵法的记载,与他脑海中零散的现代军事知识相互碰撞。
他又拿起地理抄本,对照着张溥留下的简易舆图,试图找出清军斥候可能活动的轨迹。
夜色深沉,破庙里鼾声四起,只有林川和他的核心小队成员(石头、赵铁柱、孙小眼等)还围在火堆旁,低声讨论着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巡逻,如何利用地形设置预警。
改良火铳的工作在张五和赵铁柱的努力下仍在继续,但进展缓慢。
第十章结束时的林川,不再是那个仅凭急智和勇气挣扎求生的穿越者。
他开始系统地思考组织、制度、情报和战略。
他的“觉醒”,不仅仅是意识到自身能力,更是认识到要在这乱世中守护一方净土,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根基建设、未雨绸缪的战略眼光,以及应对复杂人际和政治斗争的智慧。
前方的路,迷雾重重,但他已决心一步步走下去,将脚下的破庙,经营成风雨中一个越来越坚固的堡垒。
(第十章完)
喜欢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让大明屹立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