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红绸子和18块8(2/3)
祥,厚实又喜庆,足足六套!
成双成对印着大红“囍”字的脸盆、热水瓶带红双喜铁壳的、痰盂、梳妆镜、茶杯茶盘……一应俱全,全是双份!
寓意吉祥:甘蔗(节节高升)、带根带叶的芋头(多子多福)、红枣花生桂圆莲子(早生贵子)等等,用红绳捆好,放在陪嫁的箩筐里。
发喜帖,亲戚六眷、街坊邻里,一个不能落!陈阿嬷口述,字是被叫回来帮忙的陈文星写的,勉强能看,写得手都酸了。
准备订婚喜宴食材:自家猪圈里那头养得膘肥体壮、刚被夸过没多久的大肥猪,终究没能逃过这一劫!宰猪那天的“临终惨叫”,成了陈家忙碌交响曲中一个沉重的音符。
鸡鸭鱼虾、时令蔬菜、各色糕点……堆满了临时搭起的灶台。
陈野作为家里的“闲杂人等”年龄小,帮不上大忙,除了偶尔被使唤着跑腿“阿野!去小卖部买包盐!”“阿野!给三姑送个剪刀!”,大部分时间都在冷眼旁观这出热闹非凡的“人间喜剧”。
他看着大姑陈惠兰脸上那藏不住的幸福红晕,像抹了最好的胭脂。
看着王志军忙前忙后,对大姑呵护备至,递杯水都带着小心,眼神里的温柔藏都藏不住。
这画面,美好得有些不真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野心里却轻轻叹了口气。
*前世…大姑嫁过去后,日子并不轻松。
石塘村王家规矩多,婆婆是个厉害的。
大姑丈王志军人老实,性子直,不太会调和婆媳矛盾。
后来…忘了大概九几年,全国大开发,大姑丈凭借当兵时的战友情,被介绍去了晋省做水暖工程代理,生意做得不小。
大姑带着两个表弟一个表妹跟了过去…再后来,几年也难得回来一次,感情似乎也…生疏了。
看着眼前这对璧人,默默祈祷:这辈子,希望石塘村的王家婆母能宽厚些,希望大姑丈能多护着点大姑…希望,能有点不一样吧。
终于,吉日到了!
八月二十六日,天公作美,晴空万里。
清晨,陈家早已人声鼎沸。
一阵震耳欲聋、连绵不绝的“噼里啪啦”鞭炮声在整个陈厝村炸响,宣告着喜事的正式开始!
新娘子陈惠兰终于露面了。
她穿着一身自己亲手缝制的、剪裁合体的正红色嫁衣,盘起了乌黑的发髻,发髻上斜插着王志军送的那支金光闪闪的簪子。
脸上薄施脂粉,柳眉弯弯,唇点朱红,脖子上挂着金项链,手腕上戴着金镯子,整个人美得光彩夺目,让来帮忙的婶婆们连连夸赞:“志军真是好福气!”“新娘子太俊了!”“志军有福啊!”
拜别父母的时刻到了。
陈惠兰跪在堂屋,对着坐在八仙桌旁的陈阿嬷和陈老爷子难得穿了身干净的中山装。
看着父母眼中强忍的泪花和不舍,陈惠兰一直强撑的笑容终于绷不住了,眼眶瞬间通红,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
陈阿嬷也抹着眼泪,嘴里却说着最传统的吉利话:“哭啥!大喜日子!莫哭花了妆!嫁过去好好过日子,孝敬公婆,相夫教子,早点给志军生个大胖小子!阿母等着抱外孙呢!”
迎亲的队伍早已等在门外。
锣鼓喧天,唢呐嘹亮。
最扎眼的,是那台绑着巨大红绸花的21寸彩电!被同宗亲的壮汉小心翼翼地抬着。
后面跟着抬着各种嫁妆的队伍,热水瓶、脸盆、子孙桶、红蛋篮、成捆的被褥枕头……浩浩荡荡,红彤彤一片,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引得沿途村民纷纷驻足围观,啧啧赞叹:“陈家这回嫁女,真舍得下本钱!”“那彩电,啧啧,了不得!”
陈野作为最小的子侄辈,也被套上了一件林秀芬赶工出来的新衣服——小了一号,袖子有点短,领口有点紧,穿着像只不太合身的小鹌鹑。
他被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