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双管齐下,舆论先行(1/3)
河内郡守府的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与隐隐的兴奋。
袁绍端坐主位,下方分别坐着荀攸、许攸与新近投效的郭图。
耿武已带着密约悄然返回邺城,接下来的行动,将决定冀州之事的走向。
“耿武已归,内应已通。
然欲成大事,仅靠内应远远不够。
”袁绍目光扫过三位谋士,“韩馥虽暗弱,毕竟名分早定,冀州内部亦非铁板一块。
强行动兵,纵使得手,亦难免损伤,更落人口实。
诸位可有良策,能令韩馥未战先怯,令冀州士民翘首以盼我军入主?”
郭图率先开口,他新近投效,正欲展现才华,此刻神采飞扬:“主公,图以为,当先声夺人!可草拟一篇檄文,历数董卓罪状,并彰明主公匡扶汉室之志,传檄各州郡。
此举一则可定讨董大义,二则可扬主公威名,使天下知河内有雄主在,冀州士民闻之,岂不心向往之?”
许攸却摇了摇头,补充道:“公则之策甚善,然仅凭一纸檄文,恐难撼动韩馥根基。
攸以为,当遣细作潜入冀州,广布流言,言公孙瓒厉兵秣马,不日即将南下,且已与董卓或有勾结,欲瓜分冀州。
韩馥性怯,闻此消息,必方寸大乱!”
荀攸静听二人之言,沉吟片刻,方缓缓道:“子远、公则之策,一明一暗,相辅相成,确是良策。
然,尚需第三策。
”
“哦?公达请细言之。
”袁绍身体微微前倾。
荀攸目光沉静,分析道:“檄文乃阳谋,可定基调,慑服远方;流言为诡道,可惑其心,乱其内。
然欲使冀州士民真心归附,尚需展现主公之‘实’。
可令往来商旅、北上流民,有意无意间宣扬河内新政之成效——屯田如何使民得食,医署如何活人无数,讲武堂如何招纳贤才,军纪如何严明不犯百姓。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冀州人知河内政通人和,兵精粮足,而对比韩馥治下之庸碌,人心向背,不言自明。
”
袁绍闻言,抚掌大笑:“善!大善!公达此策,乃攻心之上计!阳谋立威,诡道乱敌,实事攻心!此三管齐下,何愁冀州士民不心向于我?何愁韩文节不让位?”
他当即决断:“便依此策!公则,檄文之事,由你主笔,务必要辞锋犀利,气势磅礴,传遍天下!”
“图领命!”郭图慨然应诺,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子远,流言散布,由你负责,务求精准,直击韩馥要害!”
“攸必不负所托!”许攸阴柔一笑,显然对此道极为熟稔。
“公达,引导商旅流民宣扬河内新风之事,由你总揽,务必自然,润物无声。
”
“攸明白。
”荀攸沉稳应答。
一场不见硝烟,却足以颠覆一州权柄的舆论战,就此拉开序幕。
第一箭:讨董檄文,天下震动。
郭图不愧为文采斐然之士,闭门一日,便拿出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
文中痛陈董卓“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废嫡立庶,秽乱宫禁,虐害生灵,纵兵掠民”等十大罪状,字字如刀,句句见血。
随后笔锋一转,盛赞袁绍“世沐汉恩,志存匡复,诛阉竖于宫阙,抗暴政于洛阳,今屯兵河内,延揽英雄,练兵秣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