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第3章 第51 硙wèi(位)“碓硙扇??舂簸扬”
第3章 第51 硙wèi(位)“碓硙扇??舂簸扬”(2/3)
官职,负责管理宫中的太监、杂役,并侍奉皇帝及其家属。
因其接近皇帝和皇室,有时也会承担一些文书、教育工作。
成就与评价:关于史游的生平事迹,在《汉书》中并无专传,仅在《汉书·艺文志》的着录中留下寥寥数语:“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
”然而,正是这部他奉命编纂的识字课本,让他名垂青史。
唐代学者张怀瓘在《书断》中称赞他:“史游制草,始务急就。
婉若回鸾,撄如舞袖。
迟回缣简,势欲飞透。
敷华垂实,尺牍尤奇。
并功惜日,学者为宜。
”虽然后世对其是否创造“章草”书体有争议,但他与《急就篇》的紧密联系是毋庸置疑的。
总结:史游的《急就篇》不仅是一本成功的教科书,更是一扇窥视汉代社会生活的窗口。
“碓硙扇隤舂簸扬”这短短七字,生动地记录了我们先民“粒粒皆辛苦”的劳动场景,其价值远超单纯的识字功能。
我们来对颜师古的这条注释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延伸。
颜师古注原文及翻译
原文:
“硙所以?也,亦谓之?。
古者,雍父作舂,鲁班作硙。
”
分字解释:
硙:就是石磨。
所以:用来...的工具。
?:古“磨”字,意为研磨。
亦谓之?:也称作“?”。
这可能是一个地方性的名称或另一种称呼。
古者:在古代。
雍父作舂:一个叫雍父的人发明了舂(捣米的器具和方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鲁班作硙:着名的鲁班发明了硙(石磨)。
整句翻译:
“硙”是用来研磨谷物的工具,也叫做“?”。
在古代,雍父发明了舂米的技艺,鲁班发明了石磨。
现实意义
1.尊重技术发明的传统:颜师古的注引并非闲笔,它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重要传统——将重要的技术发明归功于特定的“智者”或“工匠之神”。
这并非严格的历史考证,而是一种文化仪式,表达了古人对技术创新者的崇高敬意,认为他们的贡献足以与圣王贤相的功业并列。
2.技术演进的缩影:从“雍父作舂”到“鲁班作硙”,概括了粮食加工技术从捣击脱壳到旋转研磨的巨大飞跃。
这提醒我们,技术的发展是阶梯式的,后人的成就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
3.对“工匠精神”的古老颂扬:这条注释将鲁班这样的工匠与上古圣贤并列记载于经史注疏中,本身就是对实干精神、创造精神的极大肯定。
它告诉我们,推动文明进步的,不仅有思想家、政治家,更有无数像雍父、鲁班这样的技术天才和能工巧匠。
颜师古介绍与作注成就
颜师古:
生平:(581年—645年),名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初年着名的经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
家学:出身儒学世家,是孔子高徒颜回的后裔,祖父颜之推便是着名典籍《颜氏家训》的作者。
官职与贡献:唐太宗时官至中书侍郎,受命考定“五经”(《诗经》《尚书》等),撰成《五经定本》,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文本。
其最大的成就之一便是为《汉书》作注。
作注成就:
集大成者:颜师古的《汉书注》汇集了此前二十多家注释,去粗取精,纠谬补缺,是《汉书》注释的集大成之作,被后人誉为“《汉书》之学,至颜氏而集其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