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西行望秦(2/2)
,对齐国现状的痛心,以及对楚国威胁的深刻认知,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前路。
继续留在齐卫边境,不过是苟全性命,于大事无补。
而那位远在狄地、素有贤名的晋国公子,似乎正朝着一个真正可能改变天下格局的方向努力。
“田将军,”暗桩首领轻声开口,“狐偃先生临行前有言,公子重耳求贤若渴,尤重将军这般忠勇善战之才。
将军一身本事,岂甘于此埋没?若将军不弃,待我等打通关节,可护送将军前往与公子相会。
抗楚救天下,正需将军之力。
”
田穰苴沉默良久,目光从灯焰移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要看穿这沉沉的黑暗,看到未来的微光。
终于,他缓缓吐出一口气,声音低沉却坚定:“晋公子若真有意天下,田某……愿效犬马之劳。
”他并未立刻动身,而是选择暂留此地,一面潜心整理自己的兵法心得,一面通过晋国暗桩的渠道,将所知的齐楚军政细节源源不断地送往北方。
一颗飘零的将星,终于找到了或许可以重新闪耀的轨道。
商丘的冬天,滴水成冰。
楚军的围困并未因严寒而松懈,但持续的攻坚和消耗也让斗椒的军队感到疲惫。
城下的尸体已被冻僵,新的进攻往往因酷寒而显得滞涩。
对于守城的宋军而言,这严寒既是折磨,也带来了一丝畸形的喘息之机——楚军的攻势频率不得不有所降低。
然而,城内的困境远比城外更为严峻。
粮仓日渐空虚,燃料极度短缺,冻饿而死的百姓每日都在增加。
公子目夷心力交瘁,他组织起最后的力量,拆毁无人居住的房屋获取木料,严格分配那一点点仅存的口粮,优先保证城头那些面黄肌瘦却依旧紧握武器的士兵。
他依旧每日巡城,用已经嘶哑得几乎听不清的声音鼓舞着士气,一遍遍重复着那个或许渺茫的希望:“坚守!援兵一定会来!晋国的公子重耳,不会抛弃我们!”这话与其说是告诉士卒,不如说是支撑他自己不倒下的信念。
他派出的求救使者如同石沉大海,中原诸侯的沉默让商丘仿佛成了被遗忘的孤岛。
但目夷知道,一旦放弃,宋国便真的万劫不复。
斗椒不断向郢都请求更多的援兵和攻城器械。
楚成王和令尹子文虽然志在必得,但庞大的帝国并非只有宋国一个方向。
南方沅湘流域的蛮族部落时有骚动,需要兵力弹压;对东方的徐、钟吾等国的渗透也需要资源;加之顿兵坚城之下消耗巨大,郢都方面在增兵问题上显得有些迟疑。
这种迟疑,无形中给了商丘继续坚持下去的一丝微小可能。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