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笔锋惹风波(1/3)
素琴一行如惊鸿远去,留下州桥畔兀自喧腾的围观人群。
崔?收好那枚带着少女体温的小银锞子和沉甸甸的铜钱,面上沉静如昔,心中却非全然平静。
素琴那倾囊而付的激动与那句“画中真意”,如同投入他心湖的一枚石子,漾开的涟漪比实际的财富更加深远。
街头“神笔书生”的窃窃私语在他身后交织成无形的网,一部分是惊叹,一部分是灼人的探究。
这非他所愿,却是才艺现世必经的风波。
他无心多做解释,迅速将笔墨收起。
今日目的已达,甚至远超预期。
他需尽快去看那书坊后巷的出租小院,以作安身立命、潜心备考之所。
州桥的人声鼎沸此刻于他而言,略感喧嚣扰攘。
正当他整理摊子之际,人群外围一阵微不可察的骚动。
一辆由两匹通体雪白、鞍辔华贵的健马拉着的青幔锦帘大车,在数名精悍家丁的护卫下,如同分水划破浪涛般悄无声息地停在了河埠头不远处。
车身并不张扬奢华,但那木质的沉黑光泽、帘幕质地的高级感,以及驭者与家丁训练有素的沉静姿态,无不昭示着车主人非同凡响的地位。
车前帘幔微掀一角,似乎有一道锐利的目光扫过方才素琴等人消失的方向,又精准地落在了尚在收拾摊位的崔?身上。
那目光并无恶意,却带着一种久居高位的审视与无形的压力。
崔?心头警兆微生,手上动作未停,却将一丝注意力留在了那辆突如其来的大车之上。
他刚将卷好画卷的包袱背在身后,一个身着藏青色绸缎直裰、面容白净、约莫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已步下马车,带着两名家丁径直向他走来。
此人脸上挂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笑容,气度沉稳,步履间没有丝毫声息,唯独眼神深处有一抹不容忽视的精明与疏离。
“这位可是州桥有名的‘神笔’崔相公?”中年人声音不大,平和圆润,清晰传入崔?耳中。
人群迅速安静下来,不少人带着敬畏与好奇的目光看向来人,又看向崔?。
崔?微微蹙眉,回身坦然以对,拱手道:“不敢当。
在下崔?。
不知尊驾是?”
“敝姓陈,”中年人含笑拱手,仪态谦和,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忝为城南李府外院总管事。
”
“城南李府?”崔?心中一动。
汴京贵胄如云,城南李府他确不知其详,但观此车此人,府第绝非一般权贵。
“正是。
”陈管事笑容不变,单刀直入,“适才府中几名不懂事的丫头偷闲出来,承蒙崔相公不吝妙笔,替其中一人绘制了画像。
主母归府后闻知此事,甚觉新奇,又听闻相公画技通神,竟能半盏茶功夫窥人心魄,遂命在下前来,一则奉还姑娘们唐突扰相公之资,二则,”他略微一顿,笑容更深了几分,却透出无形的压力,“主母惜才,意欲请相公移步府中,为小公子也作一幅‘小照’。
润笔自然从优,不敢怠慢。
”
话音落,他身后一名家丁已上前一步,捧着一个沉甸甸的锦缎荷包,当着崔?和所有围观者的面打开。
里面赫然是五枚崭新发亮、足值十贯(一万文)的大银锭!雪白的银光瞬间灼痛了周围无数双眼睛!
人群哗然!倒吸凉气之声不绝于耳。
天价!这简直是天价润笔!无数道炙热、羡慕、嫉妒的目光射向崔?!
然而,崔?的目光只在银锭上掠过一瞬,便重新落回陈管事脸上。
那笑容温和依旧,但那双眼睛里却无半分暖意,只有一种上位者不容拒绝的吩咐姿态。
所谓“奉还扰资”,那荷包的价值远超素琴倾尽所有的一两贯铜钱银角;所谓“请”,其潜台词与先前素琴的“恳求”截然不同——这不是邀约,是命令!是大户人家不容拂逆的“抬举”!
更让他心中生寒的是陈管事后半句:“府中几名不懂事的丫头偷闲出来”……“唐突扰相公”……这看似客套的道歉,潜台词却如同冰冷的刀锋——素琴她们的行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