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幽灵”在数据中流淌(3/3)
一口气,试图平复有些过速的心跳。
他看着屏幕上那六个孤零零的、却仿佛重若千钧的数据点,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狂热。
这不是脑补。
这不是噪声。
这很可能是一种……全新的现象。
一个存在于理论物理疆域之外,尚未被任何教科书记载过的“存在”的痕迹。
它可能是一种人类从未探测到的未知粒子,其性质迥异于标准模型中的任何成员;它可能是一种来自宇宙最深处、机制全新的天体物理过程产生的辐射;它甚至可能……是某种人类无法理解的、超越现有物理框架的“信息”或“相互作用”的体现。
可能性太多,也太惊人。
陈醒知道,自己站在了一个可能极其重要,也可能极其可笑的发现的边缘。
进一步,或许是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退一步,则可能沦为学界的笑谈。
他没有急于下结论,更没有立刻起草什么惊世骇俗的报告。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将这些原始数据、分析脚本、筛选条件以及初步结果,全部打包,用最高等级的加密协议进行了多重备份,存储在不同物理位置的服务器和离线硬盘中。
这是科研工作者的本能,确保原始证据的绝对安全。
然后,他开始着手撰写一份极其严谨、措辞极其保守的内部研究备忘录。
他详细记录了发现第一个异常信号的过程,阐述了将其与普通噪声区分开来的依据——重点强调了其独特的“时间形态”,而非仅仅是幅度。
他列出了后续进行的全数据耙梳工作的方法和结果,展示了那六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幽灵信号”。
最后,他罗列了所有已知的可能解释,并逐一进行了分析和排除,坦承目前无法用任何现有理论完美解释这些现象。
在备忘录的结尾,他写道:
“……综上所述,我们在‘曦和’探测器E-742能区,发现了一系列(共6例)具有独特时间形态特征的异常信号。
这些信号幅度极低,但与所有已知的探测器本底噪声及预期物理过程均存在显着差异,其起源目前未知。
建议成立专门小组,对此现象进行持续追踪和深入分析,并考虑将其列为‘曦和’项目潜在的、极高优先级的新物理寻找方向。
”
写完最后一个字,保存,加密。
窗外(虽然这里并没有窗),应该已是天光大亮。
地下依旧是一片永恒的、人造的夜晚。
陈醒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和肩膀。
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
他看了一眼屏幕上那六个被特殊标记出来的数据点,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如同六颗隐藏在无垠沙漠下的钻石原石,等待着被人发掘出其真正的价值。
他知道,这份备忘录一旦提交,将会在项目组内部,甚至在整个高能物理学界的小圈子里,激起怎样的波澜。
质疑、嘲讽、谨慎的兴趣、或是……和他一样的震惊与好奇。
但无论如何,追寻已经开始。
他关掉主控室的大部分灯光,只留下必要的应急照明。
在离开前,他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巨大的全息投影。
星云般的中微子能谱依旧在缓缓旋转,宁静,深邃。
但现在,陈醒知道,在这片看似永恒的宁静之下,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正在数据的深海中,如同幽灵般悄然流淌。
他转身,推开气密门,走入外部幽深的隧道。
脚步声在空旷的隧道中回响,清晰而坚定。
喜欢灵飞经:中微子纪元请大家收藏:()灵飞经:中微子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