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幽州谋划(1/3)
正元六年四月初一,永安西南,幽州大营。
幽州此地地势险要,素有“中原咽喉,永安门户”之称。
其西依连绵天狼山,东接巍峨白云岭,两山夹峙,形如天险,仅留一条狭窄谷道通往城关,易守难攻。
南部则豁然开朗,沃野千里,良田纵横。
幽州城连接中原腹地与东北边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城中雄关傲立,高墙厚垒,垛口林立,俯瞰谷道,箭楼与望楼严阵以待,气象森严。
此地不仅扼守永安通往南部的咽喉要道,亦是拱卫京畿的最后屏障,历来屯兵布将,粮草充沛。
幽州大营位于幽州关以北数里处,如磐石岿然,镇守四方,震慑诸藩。
大营旌旗猎猎,营帐连绵,兵士操练之声响彻山谷,刀枪映日,寒光凛冽。
正中央立着一顶硕大的围帐,帅旗高高耸立,此刻帅帐外陈着三班亲卫,个个身姿挺拔,面无神态。
前些时日,皇帝一纸诏书将正在黑吉督理地方军务的「镇国公」朱璧永调入永安,得了封赏,而后又彻夜离京前来此地镇守,并接收各地兵员训练,所幸自己的黑吉军也得以调来此地,能够在短时间内摸清法门。
帐内,青铜雁鱼灯吞吐着幽蓝火苗,升任「天下兵马大元帅」不久的朱璧永的黑金甲胄吸收着光影,未曾折射出金属光芒。
随部将一同站立在案前,他屈指叩了叩辽东舆图上的居庸关标记,金铁护腕撞在木案上,震得上面物件簌簌作响:
“吴逆占着长江水脉,李航握着东南命门,陛下却还想去镇江城修建行宫游玩……这平叛的差事,倒成了我朱某人的绞索。
”
「参军掌书记」唐桢捋了捋花白长须,他手指枯瘦而指节粗大,慢速划过密报上的“武昌”二字:
“吴军已取汉川,武昌防卫严密久攻不下,「临安公」虽有兼并东南之心,但航道有朝廷水师扼守,陆上有江西作阻,应当不会拧作一股。
吴一波此人雄心壮志,李航也野心勃勃,此刻表面相合,久来两虎相争,元帅正可静观其变,好以逸待劳。
”
随即他从袖中抖出张江淮水道图,指尖点在东海与长江交汇处,“若派专员控扼苏州入海口,阻断粮船沿江北上,吴军粮食不足,必然溃退。
”
「参军司马」狐炎无迹闻言冷笑:“唐公倒是替吴逆算得清楚!南方战事吃紧,可曾想过北疆?”他迅速展开蓟州布防图,狼毫蘸朱砂圈出燕山缺口,“熊奴东八部今秋掠我边民三千,蓟州以北辽东防务要么折腾南下,要么投入勾勾丽,若再有时机,熊奴趁我军南下时叩关……”
“本帅要的就是他们来!”朱璧永霍然起身,披风掀起烛火摇动不止。
帐内骤然昏光交替,唯见他眸中精光如电:“北疆辽东辽西二处三十万边军,吃的是当地百姓种的粮,穿的是百工巧匠自造的甲。
熊奴人越凶,朝廷越要倚仗本帅的黑云重骑。
”
他将一把铁质旗子撒在图上,铁刺正扎进中原几个要地位置,“等南边乱够了,本帅自会奉旨回师勤王——带着百战虎狼之师。
”
不多时,亲卫抬进三尺见方的沙盘,辽东并辽西、黑吉的山川走势由泥烧制而成,栩栩如生。
朱璧永抽剑削去沙盘边缘,露出底下暗藏的塞北蒙古地貌:“张庭赫在塞北养马十年,攒下五万良种宝马。
”剑尖悬在了河西一带,“他长子张骋上月送来密信,说西域诸部愿献战马万匹,只求赚得金银。
”
唐桢瞳孔微缩:“元帅要并河西走廊?”
“本帅要整个塞上塞外归于一统!”朱璧永掷剑入鞘,金铁交鸣声颤动在座各位从属的心,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主帅的计划之中,“告诉张庭赫,本帅许他家世镇塞北。
至于熊奴西部数万众……”
他摩挲着腰间玉佩,上刻模糊的几个文字,“来年开春,本帅会于陇北‘疏于防备’,放他们进甘肃抢个痛快,而后好师出有名。
”
狐炎无迹簌的一声跪地:“下官请调三万戍卫军驻防三义关!勾勾丽若知塞北生乱,恐怕会得寸进尺大举进犯。
”
“本帅正愁讨贼平叛扩军不够!”朱璧永大笑,双眼直勾勾盯着辽东舆图,“传令「抚顺知府」闫大同,把去年扣下的两千套甲胄重新卖给贺赫人。
等这群野人披着仿造大宁官军的甲胄劫掠勾勾丽,朝廷自会求着本帅增兵辽东!”
余下更是谋略百出,帐内俱是多年亲信,朝中派来的监军早已喝醉酒呼呼大睡,因而各个人物畅所欲言,朱璧永愈发觉得自信。
更漏滴至三刻,「亲卫统领」刘子龙从帐外走来,悄声呈上漆盒。
盒中赫然呈着「临安公」亲笔书信,全文不过百来字,颇显恳切之意,反复提及愿以江浙余财交换北地战马。
朱璧永只略微扫了一眼,便扔到了一边让部下分看,局势已然越来越明了了,吴军图谋西南各省、临安妄想自治东南,除去中原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