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童年(2/3)
掌握在错误的人手中,就会变成碾碎无辜者希望的机器,制造人间地狱。
”
她指着关于阿巴拉契亚山区贫困或锈带城市衰落的深度调查:“记住,我的小月亮,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你父亲建造的那些冷冰冰的混凝土森林,而是来自对苦难的理解、对责任的担当、以及改变不公的勇气。
”
母亲的书架,本身就是一场思想的盛宴。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旁边,是卡尔的《资本论》;讲述华盛顿、杰斐逊等建国之父光辉事迹的传记旁,是揭露“水门事件”丑闻内幕的《总统班底》。
克里斯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些截然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思想。
十岁那年,她躲在母亲书房,偷偷读完了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第一次理解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戕害和环保主义的沉重使命;十一岁生日,她央求母亲送的礼物,不是珠宝或名包,而是厚厚一册《美国宪法》和《联邦党人文集》的合订本,并在扉页上歪歪扭扭却无比郑重地写下:“克里斯芒娜·希尔藏书”。
然而,这座镀金鸟笼的窗户并非完全封闭。
在母亲的刻意安排下,克里斯得以短暂地、惊鸿一瞥地看到窗外的世界,看到帕克大道精心粉饰的繁华之下,那令人心悸的真实。
九岁那年,一次由母亲“朋友”(后来克里斯知道是公益组织的人)带领的“城市探索日”。
她们没有去第五大道购物,而是深入了哈莱姆区。
破败的公寓楼墙皮剥落,锈迹斑斑的消防梯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倚在墙角,眼中是迷茫与不甘交织的光。
社区中心里,那些因营养不良而显得格外瘦小的孩子们,眼神却异常明亮,带着对未来的懵懂渴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切,与帕克大道的整洁、奢华、以及那种深入骨髓的冷漠,形成了天堂与地狱般的反差。
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拉着克里斯的手,羡慕地、小心翼翼地摸着她裙子上精美的蕾丝花边:“你真漂亮,像童话里的公主。
”那一刻,克里斯没有感到丝毫骄傲,只有一种被灼烧般的、火辣辣的羞耻和巨大的困惑:为什么?为什么仅仅隔着几条街,人生竟会如此不同?这巨大的鸿沟,仅仅是因为出生的地点不同吗?
十四岁那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以雷霆万钧之势撕裂了世界的平静。
这不再是报纸上的经济数据,而是切肤之痛的生离死别。
起初,帕克大道的生活似乎只是多了一层消毒水的味道和更频繁的物资配送。
父亲威廉凭借强大的资源和人脉,迅速将公寓改造成一个安全的堡垒:顶级空气净化系统24小时运转,私人医生随时待命,生活物资由专人无接触配送。
他甚至通过特殊渠道,在疫苗尚未普及的早期,就为全家(包括佣人)秘密接种了当时极其稀缺的疫苗。
然而,冰冷的现实透过电视屏幕和网络,无情地冲击着克里斯的感官。
新闻画面里:医院走廊里挤满了痛苦呻吟的病人,疲惫不堪的医护人员穿着简陋的防护服,眼神绝望;冷藏卡车停在医院外,充当临时停尸房;城市公园里搭起了临时帐篷医院,却依然人满为患。
社交媒体上:底层社区的人们在求助,亲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