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受邀入馆,寄身修行(2/3)
气派了不止十倍。
“这道馆是前朝一位修道的御史所建,至今已有百余年了。
”玄阳子边走边介绍,“前后共有五进院落,前面三进是弟子们修行、论道、接待香客的地方,后面两进是藏经阁和贫道的住处。
”
他带着叶法善穿过两道回廊,来到一处雅致的小院。
院门口种着两株玉兰,虽然不是花期,枝叶却十分繁茂。
院内有一间正房,两间厢房,还有一个小小的菜园,种着些青菜和草药,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里便是你暂住的地方。
”玄阳子指着正房,“屋子刚打扫过,用具也齐全。
平日里你除了去藏经阁研读典籍,也可在这院中修行,或是去前院与馆中弟子交流切磋,不必拘束。
”
“多谢道长费心。
”叶法善拱手道谢,看着这清幽雅致的小院,心中十分满意。
“你先安顿一下,半个时辰后,我带你去藏经阁。
”玄阳子笑着说了句,便转身离开了。
叶法善将行囊放进正房,简单收拾了一下。
房间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靠墙放着一个书架,上面空着,显然是特意为他准备的;窗边有一张书桌,桌上放着文房四宝;墙角还有一个蒲团,正好供他存思炼气用。
他没有耽搁,稍作整理便来到院门口等候。
半个时辰后,玄阳子准时出现,带着他往后院走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藏经阁是一座三层的阁楼,通体由楠木建造,散发着淡淡的木香,据说能防虫蛀。
阁楼的窗户都装着细木格栅,既保证了光线通透,又能防止灰尘进入。
门口挂着一把铜锁,锁身锃亮,显然常被擦拭。
玄阳子打开铜锁,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纸张、墨香和岁月沉淀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藏经阁共有三层。
”玄阳子指着一楼的书架,“第一层存放的是一些基础的道经和科仪典籍,比如《道德经》《庄子》《道门科范大全》之类,适合打基础用。
”
叶法善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一排排书架顶天立地,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典籍,有手抄本,有刻本,还有些线装的古卷,数量之多,让他咋舌。
他甚至看到了几本只在师父口中听过名字的着作,比如《太平经》的早期刻本、《黄庭经》的名家注解,心中顿时涌起强烈的求知欲,恨不得立刻就捧起来研读。
“第二层是各家对经典的注解和历代道长的修行心得,比如《道德经河上公注》《抱朴子内外篇详解》,还有些符箓、炼丹、养生的专论。
”玄阳子继续介绍,“第三层则是一些珍贵的孤本和秘录,多是前代祖师的手札,或是从各地寻访来的稀见典籍,平日里不轻易对外开放。
”
他顿了顿,看向叶法善:“你初来乍到,先从第一层的典籍看起吧。
这些虽是基础,却蕴含着大道根本。
你每日可来此处研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随时来问我,也可与馆中其他弟子探讨——他们中不少人对这些经典都有独到的见解。
”
“弟子明白,多谢道长。
”叶法善恭敬地应道。
接下来的日子,叶法善几乎把自己泡在了藏经阁里。
天刚亮,他便起身,在院中练习一个时辰的步罡踏斗,然后去藏经阁看书,直到傍晚闭阁才返回住处。
晚饭后,他会在屋内打坐存思,凝练真气,或是拿出《符箓精要》,对照着白天看到的典籍,揣摩符箓的绘制之法。
起初,馆中的一些弟子见他来自山野小观,年纪又轻,难免有些轻视,觉得他未必能看懂那些深奥的典籍。
有一次,几个弟子在讨论《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