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螳臂当车(2/3)
出钩尖,钢丝缠上对方兵器的瞬间,竟用出了螳螂捕捉飞虫时的旋身锁喉。
第一个武行的兵器被缴械时,全场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他用的不是传统武术的巧劲,而是生物本能般的精准绞杀。
陈墨冲进场内,雪茄在指间燃成半截,你刚才那招...是把螳螂的捕食习性融进招式里了?
林小羽低头看着掌心的鳞片,它们正随着肾上腺素的分泌泛出珍珠母般的光泽。
方才与螳螂对视时,某种远古的记忆似乎被唤醒——盘古精血里封存的不仅是力量,还有更原始的战斗本能。
他忽然想起父亲说过,太爷爷当年创八极枪时,曾观察过苍鹰搏兔的姿态,原来真正的武学宗师,从来都是向自然偷师。
开机第一战是雪夜破庙战。
场景组用干冰造出齐膝深的,二十八具青铜烛台在寒风中摇曳,林小羽饰演的螳螂门传人需要在炷香时间内破解八卦螳螂阵。
他踩着剧组特制的仿生螳螂靴,鞋底的钢爪刺破泡沫雪层,发出细碎的咔嚓声。
Action!
十六名武行从梁柱间跃下,手中的螳螂刀舞成雪片。
林小羽不退反进,借着干冰雾气施展螳螂窜枝——这招本是短打功夫,他却利用盘古基因赋予的弹跳力,竟在墙面踏出三步,如真正的螳螂般贴壁滑行。
当第一把刀劈来时,他突然收腹弓背,肩胛骨间的鳞片瞬间隆起,硬生生用背部卸去力道,这招螳臂当车看得兵器指导目瞪口呆——普通人这么做轻则骨裂,他却像穿了层软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注意他的呼吸!陈墨指着监视器,每次出钩前都会发出类似昆虫振翅的高频震动,这是怎么做到的?
那是盘古基因在调整呼吸系统,通过快速震颤声带制造次声波,干扰对手的平衡感。
林小羽自己也没想到这种生物特性竟能融入武术,当第七个武行的刀被钩住时,他本能地发出声,竟与玻璃箱里螳螂的示威声如出一辙。
真正的高潮出现在破阵眼环节。
按照剧本,林小羽需用螳螂钩挑断十二根悬着铜铃的蚕丝。
他站在阵心,鳞片在眉心处聚成菱形——这是基因力量即将过载的征兆。
当第一声铃响时,他突然暴起,二十四道钩影在雪幕中绽开,每道都精准地切过蚕丝的三分之一处。
铜铃落地的声音竟组成了《将军令》的前奏,在场武行面面相觑,他们从未见过有人能把兵器控制到如此微毫之差。
这哪里是武打戏,场记揉着眼睛说,分明是生物力学的活体实验!
夜戏拍到子时,剧组在片场煮了姜茶。
林小羽卸去仿生甲胄,露出小臂上密布的细小鳞片——为了模拟螳螂的外骨骼,特效组在他皮肤上贴了两千片定制鳞片,每片都能随肌肉运动而开合。
那个在《八极》剧组见过的马尾女生突然出现,抱着个保温桶递给他:林老师,我奶奶说练螳螂拳要润喉,这是川贝枇杷膏。
他接过时注意到女生手腕上缠着护具,指节处有新鲜的擦伤。
又在偷练缠钩?他挑眉。
女生吐舌:您上次教的金丝缠腕,我对着视频练了三百遍,可总觉得钩尖转得不够顺...
林小羽放下茶盏,用螳螂钩在雪地上画出轨迹:软螳螂的缠法不是靠手腕,是用整个小臂的尺骨桡骨做轴。
来,他握住女生的手,带动她的小臂旋转,想象你的手臂是竹节,每一节都能独立转动,又连着同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