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百鬼之智(1/3)
“这叫‘玄金蛊’,是苗疆那边啃噬阴铁矿脉的东西,”郎中一边观察着虫子的状态,一边慢条斯理地说,手里动作不停,从一个木盒里捻出几根细如牛毛、闪烁着幽蓝寒光的银针,“天生喜食各种驳杂混乱的能量,尤其对阴邪污秽之物情有独钟。
星神之力虽非阴邪,却也属外道异种,正合它们胃口。
”他说话间,几根幽蓝的银针已精准地刺入老九胸口几处穴位,针尾微微颤动,发出低不可闻的嗡鸣,仿佛在引导着那些黑虫更有效率地吸食。
林谈看得头皮发麻,胃里一阵翻腾,但更多的是一种近乎麻木的震撼。
这手段,这认知,绝非寻常医生所有。
“前辈也是鬼众道的同道?”林谈看着郎中沉稳下针的手,终于问出了口,声音有些干涩。
郎中微微抬眼,厚厚的镜片后目光如古井无波:“算是吧。
不过我们这一脉,更喜欢叫自己‘医家’。
生死不过阴阳逆旅,病痛无非外邪内贼。
治病救人,调和阴阳,是本能,也是职责。
”他手中的针轻轻捻动,老九胸前一根凸起的黑色脉络明显软化了些许。
“鬼众道包罗万象,医家只是其中一支。
当年战国乱世,群魔并起,星神窥伺,‘同道’们各展所长,求存护生。
有人精研兵法韬略,以兵势破万钧,那是兵家;有人观星推演,布阵施符,借天地之力封镇邪祟,那是阴阳家;有人深研金石草木,调和鼎鼐,以毒攻毒,以药补缺,那就是我们医家。
”郎中的语气平淡得像在讲述远古的传说,“那时理念虽有分歧,或主入世济民,或主隐遁清修,或主以杀止杀……但根子是一样的。
对抗天门,封堵‘门’户,守护这方水土。
”
他换了一根更粗的长针,针尖闪着一点金芒,缓缓刺入老九心口附近一处焦黑的凹陷处。
老九的身体猛地一颤,脸上浮现出极度的痛苦,却依旧没有醒来。
“后来呢?”林谈追问,他想起老九昏迷前那句关于西南古苗寨的话。
这医家传承,显然和那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后来?”郎中嘴角扯出一个几乎没有弧度的、近乎冷酷的笑意,“后来秦皇扫六合,书同文,车同轨,也把刀架在了所有‘异端’脖子上。
你以为始皇帝‘祖龙’的称号是怎么来的?他借助百家之力成事,却又提防百家。
焚书坑术士?嘿,那坑里可不只是儒生方士!诸子百家,凡是不肯低头,不肯交出自家压箱底传承的,都被视为‘以古非今’‘惑乱黔首’的祸根!鬼众道被迫隐匿,各支脉散落四方,或融入市井,或遁入深山,或改头换面……医家这一支,就是当年逃入黔首之中,混迹于市井之间才得以存续。
不同于那些学了点皮毛就吃皇家饭的御医,我们学的不止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更多是奇毒、瘴疠、奇花异草,以及如何用这些东西,去对付那些不人不鬼的玩意。
”
他拔出一根吸饱了星力、身体膨胀发亮如同小灯泡的黑虫,随手丢进旁边一个盛满石灰粉的陶罐里。
那虫子掉进去,剧烈扭动几下,便化作一缕青烟,发出刺鼻的焦臭味。
“再后来,世道变迁,分分合合。
有些支脉断了传承,彻底消亡;有些则渐渐想通,单打独斗抗衡不了天门,也守不住人间,便陆续回归鬼众道,重归‘同道’之列。
阴阳家、农家、名家、纵横家……大多如此。
聚天下百鬼之智,守人间一方平安。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大家求同存异,力量总归大些。
”郎中又夹起一条新的黑虫,熟练地按在另一处灼伤纹路上。
“那……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呢?”林谈想起老九提过的只言片语,特别是蜱蜱虫那墨家机关兽的惊鸿一现。
郎中手中的动作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流畅。
他抬眼,锐利的目光透过镜片深深看了林谈一眼,那眼神复杂难明。
“儒家?”他嗤笑一声,带着毫不掩饰的冷峭,“孔丘那老儿,讲究的是‘敬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