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2/3)
—
伪造的历史。
根据就错了,又怎么得出正确的解答?
如董仲舒这般大悲的儒生很多,越是熟读经典的大儒就越是悲痛。
【刘彻:儒家全然不可取?】
十二朝儒生皆觉冰寒彻骨。
千古一帝、声誉榜第二、兴儒之始的汉武帝,在询问后世秦皇儒家是否全然不可取。
但此刻所有人都明白为什么。
儒家崇古,所崇之古却是天意认定的伪造。
这是从根源开始的谬误。
秦皇崇法,他会如何看待儒家?
【秦念:剔除崇古带来的诸多糟粕后,可取。
】
董仲舒怔愣。
【刘彻:朕以为你极恶儒家。
】
【秦念:极恶,但不欲其死。
】
董仲舒喜极而泣。
子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后世秦皇不惑!
天人感应是错,但荀子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儒家之谬在于崇古。
但儒家不是只有崇古!
【刘彻:朕还有哪些功过,一并说来。
】
身为帝王,又怎甘于人下?
秦念一句“极恶,但不欲其死”,让刘彻觉得自己所问反倒像低人一头。
于是作此言。
刘彻野心勃勃。
先前他与李世民相争,却绝口不质疑榜首。
如今见秦念如此,他却是起了争夺之意。
同为千古一帝,凭什么他只能排第二?
今有天幕道说功过,他的功绩只会更多,过错会被修正。
未尝不可与始皇帝相争!
【秦念:史书无法尽录你的功过,后世也不能尽述你的功过。
】
刘彻疑惑。
这话在他看来是极高的评价。
但他实在怀疑秦念此言的目的。
看似是要赞颂他,但……
【秦念:朕想说的其实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此时也就再提醒你一件事。
】
【刘彻:说来。
】
【秦念:民心比你想象中有用。
】
【刘彻:……哼。
】
刘彻就知道,后世秦皇嘴里就不会说出什么好听的话。
这明显是在拿自身居于榜首的民心,来讥讽他民心排名太低。
现在十三个皇帝中,民心垫底的还是始皇帝!
不过刘彻也知道,这纯粹是他疑心重作出的判断,并无实据,也就不好以始皇帝反驳秦念。
【秦念:汉武铸魂,故后世华夏以汉为民族之名,所言为汉语、所衣为汉服。
】
刘彻愣住。
秦念方才所言不是想要讥讽他?
【秦念:朕亦是汉人。
】
刘彻忍了又忍,终究是没忍住。
畅怀大笑!
后世之人,自称汉人!
后世秦皇,自称汉人!
出于矜持,他未将笑声以文字现于天幕。
良久,刘彻方才收敛笑容。
………
李世民疑惑。
汉人之称,兴起于北魏。
到唐朝之时,就已是作为民族称谓被广泛使用。
本是北魏为了与东晋的晋人作出区分,将治下的“晋人”称之为汉人。
与汉武帝并无太大关联。
后世秦皇却将“汉人”之称定论为源于“汉武铸魂”?
李世民只能将其理解为后世“山河破碎”的结果。
为异族所侵,故念汉武帝征伐四方。
【刘彻:善!】
下班时间快到了,秦念那段话是给这次话题作出总结和升华。
汉人一词的来源其实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