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2/3)
此事因儒佛而起,偏偏就是他以儒治国,又是他废止阿耶颁布的《沙汰僧道诏》。
见李唐皇室血统之疑得到澄清,李渊怒意消散,转而竟是生出喜悦。
他虽以世民为荣,但当爹的声誉榜民心榜排名皆远低于儿子,他不得不自我怀疑。
如今见到一项政策,竟是世民错了,而他是对的。
既然有喜,李渊拿起酒杯准备饮酒为乐。
“阿耶,需禁酒!”
“……”
想到风疾发作时的头疼欲裂,李渊只得在李世民的劝说下,不情不愿地放下酒杯。
【秦念:信巫蛊的嘲笑信佛道的,搁这五十步笑百步?】
【刘彻:……】
【李世民:……】
【秦念:接下来请欣赏高句丽大将射瞎唐太宗一只眼的谣言。
】
【李世民:??】
【李治:一派胡言!赵匡胤!你朝究竟怎么回事!】
【赵匡胤:……】
李治比他阿耶还要激动!
因为李世民还没有征讨高句丽,看到这个谣言只觉莫名其妙。
而李治清楚阿耶虽未攻灭其国,但取得了极高的战果。
五年前他命诸将攻打高句丽,如今已挟大胜之势。
今岁泰山封禅,高句丽遣太子福男来侍祠,正是有臣服之意。
但李治没打算就此放过高句丽。
只是他得知高句丽高层内斗严重,命其太子福男入唐,有利于加剧内斗。
如今却见这等谣言!
李治如何能忍?
【秦念:这倒是不能怪老赵,这谣言是某个小国编出来增强“自信心”的故事。
】
老赵?
赵匡胤沉默半晌。
……总比刘小猪好。
【秦念:所以朕劝你一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
“陛下,秦皇此言,应是说高句丽灭亡之后又复国了,并编造谣言中伤太宗皇帝。
”
武照没有压低声音。
福男不通唐言,也看不见天幕。
就算他听得懂,大唐也不会再放他回去。
李治冷笑。
【李治:朕知道了。
】
【李世民:怎么回事?】
【秦念:贞观十八年,你亲征高句丽,攻克十座城,因粮食将尽班师回朝。
虽未能亡其国,但从战损比来看,无疑是大胜。
】
【秦念:但李治未能除其根,很多很多年以后异族小国编造你被射瞎一只眼的谣言。
再传回华夏,有些人就误以为你是战败而还。
】
关于这个谣言的产生,秦念是真觉得可笑。
克数城后,唐军打到安市城下,高句丽别将高延寿引十五万来援安市。
“李勣率兵奋击,上自高峰引军临之,高丽大溃,杀获不可胜纪,延寿等以其众降。
”
攻打安市城三月不克才班师,最多也就是未能达成灭国成就,但说是大胜也不为过。
这怎么看都不可能是战败。
明朝万历年间,熊大木写了一本小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虚构安市城主的名字为梁万春,小说中描述梁万春如何抵御唐军进攻。
此时没有射眼情节。
传到朝鲜,十七世纪的朝鲜随笔集《月汀漫笔》,沿用了这个故事。
十八世纪的朝鲜小说中有诗句“千秋大胆杨万春,箭射虬髯落眸子“,梁万春变成了杨万春,出现了射眼的编造。
再往后,小说被记录为伪史,伪史在某国流传开来。
而在现代,某国教育部竟然在教科书中将公元前2333年作为该国历史起点,也就是所谓的檀君纪元,公然将伪史包装为正史。
虽然很快就在该国学术界的抗议下删除这部分内容,但足以说明该国伪史已经不只是影响民间。
拿小说情节当正史,倒不是该国独一份,西方史也是这么做的。
【李世民:唐史没记载此次战况?】
李世民看出自己虽未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