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3/3)
唐倒好,封的是当地的异族首领。
】
【刘彻:朕无法理解。
】
“陛下!羁縻之策不同于分封制,划分十州都督府是为了扶持亲唐势力,用于以夷制夷!”
“其中又有定襄、云中为大唐直接辖管,用以制衡其余八州,这绝非分封之制!”
李靖大破突厥,十余万突厥部众降唐。
为了安置这些人,宰相温彦博与众臣商议出羁縻府州之策。
此刻被秦念讥讽为不如周朝的分封,温彦博当然无法接受,连声辩解。
李世民更愿意相信秦念的判断。
雉奴未出言维护,就足以说明羁縻之策的弊端在雉奴一朝就已经显现。
他寿数也就五十一岁,雉奴十九年后就会继位。
短短几十年就弊大于利,李世民怎么可能愿意再采用此策?
但他还是决定转述温彦博之言,哪怕必然会引发秦念的讥讽。
因为唯有知道羁縻之策究竟有哪些弊端,才能设法避免。
【李世民:朕本欲在漠南设置十州都督府,其中八州为羁縻州,二府为直辖。
八州以夷制夷,亦可以相互制衡;二府监管八州,既可镇压叛乱,亦可调动羁縻州府军队平乱。
】
看到“欲”字,秦念就知道大唐的羁縻州府制还没有正式施行。
甲方卡在李世民灭突厥成为“天可汗”、又还没有系统性采用羁縻政策的这个时间。
这应该就是唐太宗时期需要处理的意难平。
【秦念:刘邦也觉得分封同姓王能够拱卫中央,可调用诸侯军队平叛平乱。
他封的可都是刘姓宗室,后果你看到了。
羁縻府州封了一群异族诸侯,你觉得会是什么后果?】
【刘邦:咳,朕已经决定采用推恩令。
】
【秦念:对,人家汉朝还有推恩令,你大唐在干什么?】
【李世民:……】
“汉朝分封同姓诸侯,很快就引发七国之乱。
我大唐用的是尚且不如汉朝分封制的羁縻之策,诸位认为会是什么后果?”
李世民冷声问道。
温彦博这才意识到秦念并非单纯反对羁縻之策,而是羁縻之策造成了比七国之乱更严重的后果。
难怪房玄龄等人一直静默不语,他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臣认为应将突厥人尽数遣返草原,命他们远离大唐!”
魏征再度谏言。
他一直反对温彦博的“置突厥于河南河北”的羁縻之策,然而陛下还是决定采纳温彦博之策。
如今看来,突厥果然成为大唐大患,甚至是比七国之乱还要严重的大患!
温彦博本欲辩解这是依汉武帝安置匈奴的政策,可他很快意识到虽然都是羁縻之政,但汉政与他所献之策并非全然相同。
【赵匡胤:汉武帝亦以羁縻之策设五属国安置匈奴,为何汉唐之策的结果却截然相反?】
看到“结果截然相反”,温彦博最后一点侥幸也荡然无存。
他不明白,他只是将汉武帝的羁縻之策修改得更怀柔一些,以防突厥人不满生变。
怎么就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
刘彻嘴角都快压不住了。
原来他的排名比李世民更高,是因为李世民虽然开疆拓土出汉朝两倍有余的疆域,但不会治理。
民生他不如李世民,但李世民治异族远不如他。
照着抄都不会!
先前秦念说汉朝抄秦之政法,现在刘彻也能用“抄”来讥讽唐朝。
【刘彻:朕以五属国安置匈奴,军政要务皆由朕派遣的属国都尉治理,治民比郡。
】
【刘彻:这种“无需缴纳赋税、异族首领世袭治理军政”的羁縻之策可别说是抄的朕,朕没有如此蠢笨的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