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3/3)
【秦念:合着你真信?看在你没整出大乱子,朕就不骂你了。
但你朝亡国时伴随的谶语,可比王莽篡汉时来得更加凶猛,这是你给后世汉帝留的“福报”。
】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秦念说的当然是这则谶语。
历史上的汉光武帝到底信不信谶纬,其实很难说。
从刘秀删改图谶来说,很像是垄断谶纬解释权来稳固政权。
但他又确实在用人上受到谶纬的影响。
桓谭上书谏言:申明法令才能让社会安定,统一法度才能防止奸吏钻空子。
刘秀没搭理他,“书奏,不省”。
桓谭又上书谏言皇帝别信谶纬,“帝省奏,愈不悦”。
后来桓谭说自己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
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
’”
桓谭磕头磕到流血,才得到刘秀的宽恕。
【刘秀:是朕之过。
】
刘秀叹道。
“强盛之时,皇位稳固无需依靠天命;衰弱之时,天命就是挑战者的旗帜。
”
秦念之言果真都是从历史中获取教训。
他之所为就是那个教训。
【秦念:“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
这人因为反对谶书一直不得重用,还差点被你杀了。
最终被贬为六安郡丞,郁郁而终,死在上任的路上——这可能是个披着儒家皮的法家,可以试着用一下。
】
【刘秀:谢秦皇相告。
桓谭,请速速入朝!】
桓谭:“……”
骤然得到后世秦皇的“夸赞”而名扬天下,还会得到陛下的重用。
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什么叫做“可能是个披着儒家皮的法家”?
他分明熟读五经!
只是因为举止不庄重,还喜欢批评迂腐的儒生,所以他经常被儒生排挤和攻击。
他也确实博学多通,对法令多有了解——
但他真不是法家!
后世秦皇如此评价他,以后谁还会相信他是儒生?
【秦念:那么你的话题差不多就说完了。
刘庄刘炟,你们可以报刘秀时期的天灾起于何时何地。
】
正如秦念所预料的那样,这次的答疑极其煎熬。
从经济到科技、从政治到军事,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好在答疑没有限定时间,她可以一边在网上搜索答案,一边看多线交流时别人在聊什么。
秦念之前在朱棣话题时说了后世火枪的理论,而同事们严格遵循扮演原则,各朝都没能找到能理解那些理论的人,于是退而求其次,转为询问朱棣如何制造明时的火绳枪和火炮。
有趣的是武曌在无人问起的情况下,突然说起论钦陵归降,吐谷浑故地已经收回。
秦念认为武曌这话是对不能发言的李治所说,目的就是助李治离间吐蕃君臣。
敬业程度拉满。
刘庄报完天灾后报了一起疫情,病症引起了秦念的注意。
【秦念:天花?】
秦念这才想起,天花似乎就是汉光武帝年间从异族传入华夏。
现代早就根绝天花,她一时间竟然没想起这事。
【刘庄:后世称此症为天花?可有防治之法?】
刘庄连忙问道。
此疫病古所未有,各地医者都束手无策。
若后世有防治之法,那就再好不过!
【秦念:这病是异族传进来的,几十年前另一异族找出了根治之法。
】
【李世民:请秦皇详述!】
关于天花疫情,秦念倒是不必找外援,网上就能搜到具体的防治方案。
只是秦念答完天花之后,几乎就变成了疫情答疑专场。
伤寒、麻风、鼠疫、疟疾、血吸虫病……
秦念答完之后,甚至觉得自己成了疫病专家,假如穿越到古代,能当场转职专治疫情的神医。
有趣的是皇帝们问疫病时都还遵循史实。
比如麻风在隋唐时期大流行,就是李世民和武曌在问,鼠疫是宋元之际传入,就是朱元璋在问。
明清时期的疫病种类最多,朱棣发言也就最多。
像霍乱这种清朝才传进来的传染病,就没人问,但秦念觉得也应该说出来。
毕竟理论上,各朝都会想要提前进入大航海时代,必然会面对各种疫病的威胁。
国外远不止霍乱这一种疫病,秦念说完常见疫病的防治后,还将疫病的普遍防治原则也说了一遍。
当然还提及异族有可能会搞细菌战,即人为投放带病菌的动植物或物品,需要加以提防。
【秦念:疫病不但种类多,而且很容易变异成新的疫病。
只有不断发展医学,才能从容应对。
】
【系统:今日话题已关闭,全员禁言。
】
【甲方:明日话题:秦始皇嬴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