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1/3)
桐济堂是什么地方?
那是松市中医圣地,桐济堂三绝方——能够修复脾肾损伤的‘回春丸’、能够再造乌发的‘七宝丸’、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福生汤’名誉全国,桐济堂三科——针灸科、内科、肿瘤科名动乾省。
这么说吧,在松市,人们可能不知道松市第一医院,可能不知道松市中医院,但他们一定知道桐济堂。
陈信鸿陈老又是什么人?
桐济堂创始人之一,西南药王杭光启第九代传人,国家级中医大师,乾省中医内科奠基人之一,十年前,他就在急症重症(中风、急性肾衰竭等)领域提出扶正固本结合现代医学支持的综合疗法,使得相关疾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如果将陈老的事迹一五一十的说出来,那可能一天一夜都说不完。
结果就在他和往常一样,在病人面前赞誉桐济堂和陈老的时候,那个病人却说,陈老没能治好她的病,她的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医师治好的?
对于左自来说。
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尴尬的事情了。
所以左自最后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跟何忻然告的别,又是怎么回到的桐济堂的宿舍。
不过好在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肚子叫唤了起来。
这让他暂时得以将心底的尴尬抛到脑后。
所以他今天晚上吃什么好呢?
要不就去附近的那家刘记吃沙煲饭吧。
很久没有吃他们家的排骨沙煲饭了。
想到这里,他把回来的那些衣服剪掉吊牌之后往洗衣机里一扔,就出了门。
刘记的沙煲饭做得非常不错,最主要的是价格也不贵,哪怕他们家开在桐济堂附近,所以到这里来吃饭的病人以及家属特别多。
好在他的运气还不错,占到了店里的最后一张空桌子。
又过了十几分钟,他点的饭就上来了。
他第一时间拿起勺子,把锅底的锅巴铲了上来,而后他就准备享用那金黄酥脆的锅巴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耳边传来了隔壁桌的三名顾客的对话。
“……真没想到能在这里碰到你们。
”
“你们是陪你们家老二过来做复健的?”
“对。
”
“你们家老二是什么时候出的事来着?”
“就四月份的时候,他跟他堂哥一起去山上挖野菜,结果碰到了几条发疯的野狗,他被那些野狗追着摔下了山,后脑勺撞在一块大石头上,后来人虽然救回来了,但是左半边身体却瘫了,关键是那些野狗我们后来也没有找到。
”
“唉!”
“也就是说这都已经过去快半年了,那你们家老二现在在桐济堂治的怎么样?”
听到桐济堂三个字,正咔嚓咔嚓嚼着锅巴的左自不禁竖起了耳朵。
只听他们继续说道:“我们家老二现在的恢复速度,确实是比之前在县中医院做复健的时候要强得多。
”
“我们家老二之前在县中医院治了四个月,才勉强能站起来,现在才在桐济堂治了一个月,就已经能自己走路了。
”
听见这话,左自不由笑了起来。
而隔壁桌那几名顾客的谈话还在继续:“照你们这么说,那年底之前,他应该就能完全康复了吧?”
“我原本也是这么想的,他是元旦当天的生日,要是他能在元旦之前康复,那也算是双喜临门了。
”
“但是桐济堂的大夫说,他之前有些耽误治疗了,现在要想恢复到普通人水平,至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
”
听他们的意思,他们对于桐济堂的治疗效果其实还是不太满意的。
但是如果那个病人现在的情况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那那个病人现在的恢复速度,真的已经是非常的快了。
毕竟医生也是人,不是神。
左自在心里默默说道。
结果下一秒,他就又听见他们说道:“这样啊?”
“那你有没有想过再给你们家老二换个诊所试试?”
“啊?”
“我听我小舅子的表哥说,岳川县那边有个非常厉害的姓牧的中医大夫,虽然他只有二十多岁岁,但是他那一手针灸那叫一个出神入化。
”
“当时我小舅子的表哥住的那条街上有个年轻人,长了蛀牙,就找了个认识的牙医做根管治疗,可能是做治疗的时候伤到了神经,他的脸就瘫了,说话的时候,口水一个劲儿的往外冒。
”
“听说他当时在医院治了两个多月,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那位牧大夫,那位牧大夫才给他做了三天的针灸,就把他流口水的毛病治好了,一个月后,他就痊愈了。
”
“我还听说他们县里有个男的,五十来岁,原本是在市场里做卸货工,虽然工资高,但也费腰,就上个月,他去帮一家米店卸货的时候,人突然就倒了下去。
”
“送进医院一查,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脊髓,下半身直接就瘫了。
”
“当时医院的医生说,他这病肯定是要做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