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3)
术的,再加上后续的康复治疗,至少需要七八万,后来他们家里人听说了牧大夫的名号,尤其是听说了牧大夫收费还便宜的事情之后,直接就带他去找了牧大夫。
”
“听说他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关键是他到现在也才花了不到四千块钱。
”
“听你这么一说,这个牧大夫好像确实有点厉害啊?”
“那可不是,所以你们要不要带你们家老二去找那个牧大夫看看?”
左自:“……”
不等他反应过来,他对面桌子上的几名顾客就突然转过头来,说道:“你们说的是岳川县北定村的牧兴怀牧大夫吗?”
他隔壁桌子上的那名顾客当即也说道:“没错,你们也听说过他?”
他对面桌子上的一名顾客:“何止啊,我外甥女就在他那儿看过病。
”
“当时我外甥女正在补习班上课,肚子突然痛了起来,补习班的老师把她送去医院一查,说是阑尾炎,让她住院开刀把阑尾切了。
”
“我妹妹也就是她妈妈觉得,开刀的话肯定会留疤,女孩子还是尽量不要留疤比较好,别的不说,以后肯定很多好看的衣服都不能穿,后来她就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牧大夫。
”
“牧大夫就给她做了一次针灸,又开了三天的药,她就好了。
”
隔壁桌子上的顾客:“听你们这么一说,我还真就有些心动了。
”
对面桌子上的顾客:“是吧,我们家老爷子是中风后瘫痪的,现在也是在桐济堂做康复,所以我已经打算等做完这个疗程的针灸之后,就带他去那位牧大夫那里看看了。
”
“你要是也想去的话,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
隔壁桌子上的顾客:“行啊,要不我们先加个微信?”
左自眼前一黑。
所以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他都还有些心不在焉。
最主要的是,他刚一踏进针灸科的办公室大门,就听见他的师叔,针灸科主任董康宁,对着电脑说道:“奇怪,昨天竟然又有四个瘫痪病人没有过来复诊。
”
“可问题是,他们明明都恢复的还不错啊?”
左自:“……”
也就在这个时候,董康宁眼角的余光看到了左自。
“小左,你来得正好。
”
“我这里有一份名单,里面都是这个星期应该过来复诊,但是没有过来的病人,你今天下午抽出一点时间,打个电话回访一下,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如果是因为家庭困难,就告诉他们,我们桐济堂有专门的医疗扶贫救助基金,只要符合条件,至少能减免五分之一的医药费。
”
左自:“……”
董康宁等了好一会儿,都没能等到左自的回答。
于是他抬头向左自看去:“小左?”
左自又是一默:“那个,其实我已经知道那些病人为什么没来复诊了。
”
董康宁:“嗯?”
左自:“就,岳川县那边出了个年轻大夫,据说一手针灸出神入化,而且收费还便宜,有几个病人在他那里治好了病之后,就把他的名声宣扬了出去,好多本来在我们这里治病的病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都跑去找那个年轻大夫看病去了。
”
董康宁愣了一下:“这样啊。
”
然后他就又低下了头:“那行,我知道了。
”
左自反而懵了,他伸手抓了抓脑门,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那个,师叔,你就没有一点……额,不高兴吗?”
董康宁再次抬头看向他:“我为什么要不高兴?”
左自:“就是病人都觉得那个年轻大夫比我们还要厉害……”
董康宁:“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这个世界上,医术比我们高明的人多了去了,就像我们也没有能力能够治好每一个找上门来的病人一样。
”
“所以我不仅没有不高兴,反而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
左自:“啊?”
董康宁:“我们桐济堂的建馆理念是什么?”
左自连忙说道:“仁心济世,守正创新。
”
董康宁:“没错。
”
“那其中济世又是什么意思?”
左自:“立足医术济世救人,推动中医药文化惠及大众。
”
董康宁:“所以现在,我们中医界多了一个厉害的大夫——假设他跟我们一样,每天都能看五十个病人,哪怕他的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七十,那每天也能有三十五个病人痊愈,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情吗?”
左自愣住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在他身后响了起来:“你师叔说得不错。
”
“现在的中医,本来就因为假药泛滥,骗子横行,以及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污蔑,失去了民众的信任,这个时候,中医界能多一个有实力的医生,为中医冲锋陷阵,当然是一件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情。
”
左自连忙回过头:“师伯。
”
所以来人可不正是陈老。
左自的脸直接就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