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故土难离(3/3)
萧远决定,今天不去县城,先在村里和附近摸摸底。
他需要了解几个关键信息:
1.村里和附近到底有多少人家有八角、桂皮存货?品质如何?村民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2.有没有现成的、小规模的收购贩子?他们的价格和模式是怎样的?
3.去县城的交通方式和成本。
打定主意,他走出房门。
母亲正在院子里喂鸡。
萧远走过去,装作随意地问道:“妈,咱家还有去年晒的八角吗?我记得好像还有点。
”
李秀兰愣了一下,回道:“还有点,在阁楼袋子里装着,不多。
你问这个做啥?”
“哦,没什么,随便问问。
”萧远岔开话题,“妈,我记得村西头六叔公家山上有几棵老桂树吧?他家每年都剥桂皮吧?”
“是啊,六叔公手艺好,他家的桂皮成色不错。
不过今年好像还没到剥皮的时候吧?你问这干啥?”
“就是好奇。
”萧远笑了笑,“妈,我出去转转,熟悉下村子。
”
离开家,萧远没有漫无目的地乱走。
他首先朝着记忆里村里比较有威望、消息也相对灵通的村支书家走去。
当然,他不能直接去问收购的事情,那样太突兀。
他打算以“刚毕业回家,想了解下村里情况”为借口,旁敲侧击。
路上,他遇到几个扛着农具下地的村民,都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远伢子,起来啦?”“毕业了有啥打算啊?”萧远都笑着含糊应付过去,同时仔细观察着村子的环境。
泥土路,砖瓦房寥寥无几,大多是土坯房,有些甚至还是茅草顶。
村民的衣着大多朴素,带着补丁。
整个村子透着一股宁静而滞后的气息。
他走到村支书家那栋相对齐整的红砖房外,正好看到支书媳妇在门口晾衣服。
萧远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不远处徘徊,思考着如何自然地开启话题。
他知道,贸然提出想做小生意,在思想还比较保守的农村,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议论。
他需要更谨慎的策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或许,应该先从帮家里干农活开始,融入环境,再慢慢寻找机会?”萧远看着田间劳作的人们,心中思忖,“系统给了我信息优势,但不能操之过急。
立足当下,融入这个家庭和这个村子,才是第一步。
”
他改变主意,没有去找村支书,而是转身朝着自家田地走去。
父亲萧建国正在秧田里弯腰除草,汗水浸湿了后背的衣衫。
萧远卷起裤腿,脱下鞋子,踩进了还有些凉意的水田里。
“爸,我来帮你。
”
萧建国直起腰,看到儿子,古铜色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但嘴上还是说:“你刚回来,歇着吧,这活你干不惯。
”
“没事,我学着干。
”萧远接过父亲手里的杂草,学着样子笨拙地拔起来。
水田的泥泞,秧苗的触感,阳光的炙烤,还有父亲那沉默却坚实的背影……这一切都在清晰地告诉他:这就是1989年,这就是他必须面对和扎根的现实。
系统是利器,但如何使用这把利器,在这片土地上开辟出道路,需要他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和智慧。
一边干着活,萧远一边看似随意地和父亲聊着天,打听村里谁家种了八角、谁家有桂树、往年有没有小贩来收、价格大概怎样等等。
萧建国只当儿子是闲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提供了不少零碎但有用的信息。
夕阳西下,父子俩收工回家。
萧远虽然腰酸背痛,但心里却踏实了不少。
他对村里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接下来要走的每一步都必须稳扎稳打。
晚上,躺在硬板床上,萧远再次调出系统面板。
看着那“LV0”和“0/100”的经验值,他意识到,经验的获取恐怕与他如何利用系统功能达成实际效果有关。
只是查询和领取资金,可能无法增长经验。
“明天,就去县城看看。
”萧远在心中定下了第一个小目标,“实地考察县城农贸市场和供销社,验证系统提供的价格信息,寻找可能的收购渠道。
”
前路漫漫,但方向已隐约可见。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谨慎,萧远渐渐进入了梦乡。
喜欢系统首富请大家收藏:()系统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