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歪脖子柳树下的密谋,灵米粥里的“惊喜”(2/3)
门:“林风!灵米快下锅了,你那‘独家秘方’准备好了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风知道她说的是啥——每次煮灵米粥,他都会往里面加一小把自己晒的干莲子,说是独家秘方,其实就是觉得加了莲子更清爽。
他应了一声:“来了来了!”
跟着小豆芽往外走,刚到院子就见赵师兄正红着脸摆手:“真不是啥铁头功,就是不小心……”张师姐举着她的铜锣,振振有词:“咋不是?你想想,撞树时是不是下意识运了气?这就是‘意外中的本能反应’,得抓住这种感觉!”
“张师姐说得对!”林风赶紧帮腔,免得赵师兄下不来台,“赵师兄刚才那下,确实有‘顺势卸力’的意思,虽然撞树上了,但没受伤,就是因为气沉得稳。
”
赵师兄愣了愣,摸着额头琢磨起来:“好像……是有点?当时就觉得脑袋一懵,下意识想‘别撞坏了’,然后就啥也不知道了。
”
“这就对了!”张师姐一拍铜锣,“‘别撞坏了’就是意念,有了意念,气自然就跟着走了,这就是‘意到气到’的雏形!”
林风笑着摇摇头,转身往厨房走。
灶房里已经热闹起来,几个师弟正围着灶台转,有的淘米,有的劈柴,见林风进来,都喊:“林师兄来了!”
林风把带来的干莲子拿出来,仔细挑拣着,去掉里面的莲心——他怕苦,每次都得挑得干干净净。
旁边一个叫小石头的师弟凑过来,好奇地问:“林师兄,为啥每次都加莲子啊?加灵枣不是更甜吗?”
“各人喜好不同嘛,”林风笑着说,“我觉得莲子清热,配灵米正好,不腻。
”他一边说,一边把莲子放进清水里泡着,动作慢悠悠的,指尖划过圆润的莲子,像在抚摸什么宝贝。
小石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苏师姐喜欢加啥?听说你以后要跟她学功法了,是不是得研究研究她的喜好?”
林风的手指顿了一下,脸上有点发烫:“小孩子家问这些干啥,快去把劈好的柴抱过来。
”
小石头嘿嘿笑着跑开了,留下林风一个人对着泡莲子的水盆发呆。
他想起昨天苏清晏递给他《经络详解》时的样子,她的指尖很轻,碰到他的手时像羽毛扫过,当时他差点把书掉地上。
“想啥呢?脸都红了。
”张师姐端着灵米走进来,用胳膊肘碰了碰他,“是不是在想,该给苏师姐留一碗特制版米粥?”
“张师姐!”林风赶紧反驳,却没什么底气,“别乱说。
”
“我可没乱说,”张师姐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光映得她脸红红的,“我都打听好了,苏师姐胃不太好,吃太甜的容易腻,你这加莲子的清淡版,正合适。
”她挤挤眼,“等会儿盛粥的时候,我帮你留个带盖子的食盒。
”
林风的脸更烫了,赶紧低头继续洗莲子,水声哗哗的,像是要把耳朵边的起哄声全冲走。
灵米下锅了,咕嘟咕嘟冒泡,白花花的米浆翻滚着,散发出清甜的香气。
林风站在灶台边,时不时用长勺搅一下,防止粘锅。
阳光从灶房的小窗户照进来,落在他手背上,暖洋洋的,像苏清晏说话时的语气。
“对了,”张师姐突然想起什么,凑到他身边,“昨天长老院的刘师兄来问,说你的‘回春通络操’能不能整理出个详细的图谱,他们想拿去给新入门的弟子当基础导引术参考。
”
林风手里的勺子停了一下:“就我那套……能行吗?”他总觉得自己的操式太简单,跟宗门里那些正经功法比起来,就像小孩过家家。
“咋不行?”张师姐把铜锣往灶台上一放,“上次你用‘扭腰式’躲开苏师姐掌风那下,刘师兄可是亲眼看见了,说这动作‘看似笨拙,实则暗合腰腹发力的真谛’,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好看不中用的强多了!”
正说着,赵师兄探头进来:“粥好了没?小豆芽说闻着香味快馋哭了。
”
“快了快了!”张师姐掀开锅盖,一股更浓郁的香气涌出来,白胖胖的灵米粒浮在汤里,看着就喜人。
“林风,盛粥!”
林风拿起大碗,先给每个人盛了一碗,最后剩下小半锅,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按张师姐说的,盛进了那个带盖子的食盒里。
食盒是竹编的,带着细密的花纹,还是上次去内门送资料时,苏清晏院子里的老管家给的,说“装热食不容易凉”。
“这碗是给……”小石头刚要问,就被张师姐一把捂住嘴,“小孩子别问那么多!”
林风拎着食盒往外走,心里七上八下的。
送去吧,怕显得太刻意;不送吧,粥凉了就不好吃了,而且张师姐说苏清晏胃不好……
正站在院子里犯愁,就见周师兄匆匆走来,对他说:“林师弟,苏师姐让你去一趟,说图谱上有几个地方想跟你聊聊。
”
林风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食盒突然变得沉甸甸的。
张师姐在后面推了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