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 第337章 我想炸学校! 校长,我们就是冲你来的……
第337章 我想炸学校! 校长,我们就是冲你来的……(3/3)
有感情,却也无力挽救,试图带着纸盒厂的工人们,换一条新路子。
来到商学院学习之后,陆平川萌生了创业新想法,作为一个返城知青,他的同龄好友全都是知青,他就发现沪市住房紧张,很多人家里,包括各种返城知青家里,空间狭小,何止是挪不开腿,很多人家里都是架子床,分上下床,甚至还有“上中下”床。
联系纸盒厂本身拥有的技术,陆平川想到了“可折叠纸板家具”,他认为,这种可折叠家具,在未来肯定有广泛商机。
他把自己的构思告诉了姜国华,姜国华等技术教授,帮忙优化了第一套家具的折叠结构设计,并且还引入了生产“模块化”的概念。
陆平川带着纸盒厂工人转型“可折叠家具厂”,很快将街道纸盒厂救活。
第二个典型代表则是刘巧妹,一个颇有自己独立想法的国营百货大楼柜员,她向往尹萍萍展现的外贸谈判姿态,在商学院里,鼓起勇气学习和外商打交道的技巧,她不耻下问,经常和同学在课堂上模拟和港商以及粤商打交道的场景,
并且学习识别“外贸合同陷阱”——这一点上,秦想想特别有发言权,因为刚去特区,就差点被骗,她让退伍兵韦山河等人,帮忙搜集了一份“特区防骗大全”。
上面有各种特区典型被骗企业案例,正好适合拿到商学院当教材。
刘巧妹这些单纯的国内售货员,也是通过商学院的课堂,才知道“外商水真深”!
同时,也正因为知道了这些骗术,知道了和港商等外资打交道的办法,滋生了刘巧妹的勇气。
刘巧妹决定辞职下海经商,她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商机,根据她在百货大楼观察,随着八十年代开始的“出国热”,市民对中高档文具,比如说计算器,电子词典等等需求非常大,而国营商场进货流程僵硬缓慢,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刘巧妹通过自己在商学院学来的特区政策,以及外贸信息,从粤省一些合资工厂引进了一批中高档文具,最后赚得盆满钵满。
她决定在明年开一家属于自己中高档文具精品店。
……
像陆平川和刘巧妹这样的商学院学员还有很多,在八十年代,这个看似经济野蛮的时代,这个充满了商机和机遇的时代,在学校里学习经济和管理知识,其实是很荒谬的,因为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
商学院的第一批学员,最后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至少都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
商学院更像是构筑起来的一个经济技术互助平台,有点类似商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取得创业成绩后,会影响带动其他的学生。
并且创业成功的学生,也愿意投钱支持有想法的同学创业,起到了一个正向循环的作用。
至少在这个刚起步的商学院里,只要有好想法,就能得到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得到特区和港澳等地区经济政策和商贸信息,就已经超过了时代中的大多数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