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主控室的荒芜(2/3)
生地,是船员们信赖的“领航灯塔”。
我伸出手,轻轻按住座椅的扶手,冰冷的金属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
突然,我的手指触到了一个细微的凹陷——在扶手内侧,有一道不显眼的刻痕,像是用指甲或小刀反复刻划形成的,仔细看能辨认出是一个简单的星舰图案,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马”字,应该是某位船长留下的私人印记。
这个发现让我心里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这把座椅,不仅见证了“老兵”号的辉煌,也承载着船员们的情感与记忆。
可如今,它只能孤零零地立在这里,陪着满舱的破败,在寒风中沉默。
我轻轻拉开座椅,想看看下面是否藏着什么东西——结果,只从座椅下方的缝隙里掉出一张卷成筒状的纸,上面还绑着一根早已生锈的细铁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小心翼翼地解开铁丝,展开纸张——那是一张泛黄的星图,边缘已经磨损,却被人仔细地塑封过,虽然塑封膜早已开裂,却依旧能看清上面的线条和标记。
星图中央,用红色墨水标注着一条从地球联邦通往银河边缘的航线,航线终点画着一个小小的五角星,旁边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家的方向,等我们回来。
”
没有署名,没有日期,可那娟秀的字迹里透着的期待与坚定,却像一把小锤,轻轻敲在我的心上。
这张星图,或许是当年某位船员偷偷带在身边的,是他们对回家的渴望,是对任务成功的期盼。
可最终,“老兵”号没能带着他们回到“家的方向”,反而成了船坞里的废铁,这张星图也成了无人问津的遗物。
我将星图小心地折好,放进背包里——这是“老兵”号船员留下的珍贵纪念,比任何零件都更有价值。
重新站直身体,我再次环顾整个舰桥,手电筒的光束扫过那些破败的控制台、散落的杂物、空洞的观察窗,心里的失望渐渐被一种奇异的情绪取代——那是一种“征服感”,一种“终于抵达核心”的踏实。
虽然这里比我想象中更破败,虽然眼前的“烂摊子”比任何时候都更艰巨,但我终究还是站在了“老兵”号的主控室里。
从最初在垃圾场捡到系统,到夜探第七船坞,再到穿越重重障碍抵达这里,我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却也每一步都在靠近目标。
现在,我终于站在了这艘星舰的“大脑”所在地,哪怕它已经停止运转,哪怕它满是伤痕,这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系统,标记主控室内所有可回收的零件,不管价值多少,都记录下来。
”我在心里默念,语气重新变得坚定。
就算主控制台无法修复,就算核心部件缺失,至少那些散落的线缆、残留的接口、甚至是完好的金属框架,都可能在后续修复中派上用场。
“破烂王”的真谛,不就是从别人眼中的“废品”里,找到被忽略的价值吗?
扫描光线再次亮起,视网膜上弹出一张详细的零件清单:
?可回收线缆:约50米(部分仍保持绝缘性,可用于临时接线)
?金属框架:12个控制台残留框架(材质为钛合金,可拆解后用于修补其他舱室破损)
?数据接口:2个外部接口虽堵塞,但内部针脚完好,清理后可复用
?应急灯组件:3个指示灯外壳完好,可拆解出小型灯泡用于临时照明
看着清单上的“收获”,我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
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小零件,却像是在荒芜的沙漠里找到的几株野草,证明这里并非毫无生机。
我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空布袋,开始弯腰收拾这些可回收的零件——先将散落的线缆整理好,卷成整齐的捆;再用螺丝刀小心地拆卸下那些完好的数据接口;最后将应急灯组件从破碎的控制台里取出来,放进布袋里。
收拾到一半时,手电筒的光束无意间扫过主控制台下方的阴影处,我看到一个小小的金属盒,被卡在两根断裂的线缆之间。
我伸手将它掏出来,发现是一个巴掌大的应急数据盒,表面印着“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