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国士无双,辽东惊雷惊出个大惊喜(2/3)
祥瑞!哈哈哈!好!好一个祥瑞!”朱常洛放声大笑,之前的阴霾一扫而空,眼中闪烁着无比明亮的光芒,“王安!快起来!此物非但不是劳民伤财,实乃天赐我大明的救世良种!传旨!赏!重赏献此祥瑞的官员!尚膳监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传朕口谕,内官监要像保护眼珠子一样,给朕保护好这些‘嘉禾’!立刻在皇庄暖房里开辟最好的地,请最好的老农,精心培育!这些种子,一粒都不许浪费!给朕种下去!种得越多越好!”
王安和尚膳监太监都懵了,看着皇帝捧着那土疙瘩和玉米棒子如同捧着绝世珍宝,完全搞不清状况,但皇帝龙颜大悦是实打实的,连忙叩头谢恩,领命而去。
朱常洛拿着一个土豆和一小袋玉米粒,爱不释手,心中激荡不已:“土豆…玉米…高产!耐旱!不挑地!有了它们…有了徐光启正在培育的红薯…大明的粮食危机,就有了解决的曙光!活民千万…支撑国运…绝非虚言!”辽东战事的阴云,仿佛被这意外发现的“嘉禾”撕开了一道充满希望的口子!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人——徐光启!
“宣!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协理京营戎政徐光启,即刻陛见!”皇帝的旨意带着前所未有的急迫和重视。
不到半个时辰,风尘仆仆的徐光启便出现在乾清宫门外。
他年近六旬,须发已见花白,面容清癯,穿着一身半旧的青色官袍,但身板依旧挺拔,眼神清澈而充满智慧,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专注与沉静。
他刚从通州京营驻地赶回,身上还带着军营的尘土气息。
“臣徐光启,叩见陛下!”徐光启一丝不苟地行礼。
“徐卿快快请起!赐座!看茶!”朱常洛亲自上前虚扶,态度之热情,让徐光启颇感意外。
他注意到皇帝气色红润,精神健旺,与之前判若两人,心中也暗自欣喜。
朱常洛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尚膳监送来的土豆和玉米推到徐光启面前,急切地问道:“徐卿,识得此物否?”
徐光启仔细端详,眼中先是疑惑,随即爆发出惊喜的光芒:“陛下!这…这莫非就是泰西人所称的‘马铃薯’(Potato)和‘玉蜀黍’(Maize)?臣只在泰西传教士的图册和零星记载中见过描述!此二物,据说在泰西贫瘠之地亦能丰产,活人无数!陛下从何处得来?”
“哈哈哈!果然是徐卿!见多识广!还知道它们的西文念法!”朱常洛大笑,“此乃南直隶贡品,乃弗朗机人带来,在闽粤沿海有零星种植。
徐卿,此物…可能在我大明广泛种植?尤其…在北方?”
徐光启神色激动,拿起土豆仔细摩挲:“陛下!此乃天赐祥瑞啊!马铃薯喜冷凉,耐贫瘠,产量极高!玉蜀黍耐旱,适应性强!若能在北方推广,其功不下于神农尝百草!只是…”他眉头微蹙,“此二物引种时间尚短,种植之法、选育良种、如何适应北地气候,尤其是越冬储藏,尚需大量摸索试验…”
“摸索试验!好!”朱常洛一拍大腿,“朕要的就是这个!徐卿,朕再问你,朕前番下旨让你寻找的‘番薯’(甘薯),进展如何?”
提到番薯,徐光启精神更振:“回陛下!托陛下洪福,臣已托福建门生寻得番薯藤种!并已在臣京郊农庄试种成功一季!其藤蔓匍匐,块根硕大,亩产惊人!确系高产救荒之神物!然…”他脸上露出一丝凝重,“最大难题在于越冬!番薯畏寒,北方霜期长,若不能解决窖藏越冬或选育更耐寒之种,则无法在北方大规模推广,只能局限于闽粤温暖之地。
臣…正在多方试验窖藏之法,然尚未找到稳妥之策。
”
朱常洛心中了然。
他来自后世,自然知道红薯窖藏和育苗的关键技术,但此刻不能直接说出,需要引导。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徐光启:“徐卿,朕虽不通农事,但也曾听闻一些奇思。
比如,深挖地窖,覆以厚土稻草,保持恒温恒湿?又比如,春季取薯块置于暖炕之上,促其发芽,再剪藤扦插育苗?此法或可避开北方严寒,提前获得秧苗?”
徐光启如遭雷击!皇帝随口道出的几个想法,如同黑夜中的闪电,瞬间劈开了困扰他多时的迷雾!“深窖恒温…暖炕催芽…扦插育苗…”他喃喃自语,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猛地起身,对着朱常洛深深一揖:“陛下真乃神人也!此数法,直指要害!臣愚钝,竟未思及!若依此法,番薯北移越冬与育苗之难题,或可迎刃而解!臣…臣回去立刻试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君臣二人关于农事的讨论一旦开启,便如同江河奔涌,一发不可收拾。
话题迅速从三种“嘉禾”的推广,延伸至农事根本:
轮作制:朱常洛提出“豆麦轮作”、“薯稻轮作”等概念,强调用地养地结合。
徐光启击节赞叹,认为此乃解决地力衰竭、提高总产的良方。
肥料革命:朱常洛提到“集中堆肥”、“人畜粪尿发酵”、“硝土制肥”甚至“鸟粪石(磷矿)”的利用。
这些远超时代的理念让徐光启听得如痴如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水利精要:朱常洛结合后世知识,谈及“梯田保水”、“水库调蓄”、“龙骨水车改进”等。
徐光启结合自身考察,提出在畿辅地区兴修水利、推广水井灌溉的具体设想。
不知不觉已过午时。
朱常洛索性命人将午膳直接摆到暖阁,与徐光启边吃边谈。
简单的四菜一汤,君臣二人却吃得津津有味,心思全在交谈上。
膳毕,话题自然转向徐光启的另一项重任——练兵。
“徐卿协理京营戎政,可有心得?”朱常洛问道。
徐光启放下茶杯,神色转为严肃:“陛下,京营积弊,非一日之寒。
兵额虚浮,老弱充数;器械朽坏,武备废弛;更兼训练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