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蒸蒸日上(2/3)
“要是你们勤快,就帮着照看照看;要是没那心思,就盯着自己的苗。
嚼舌根子能让你多打几斤粮?”
几人一看是家丰奶奶,都知道她不好惹,连忙闭了嘴,摇摇头各自散了。
村里的李铁匠铺也热闹起来,时不时冒出青烟——铁蛋比以前活泼多了,来打东西的人,总能看到他拄着双拐走来走去,纷纷啧啧称奇。
家丰也试了自己做的牙粉:刷完后口腔清爽,很是舒服。
至于牙齿白不白,还得长期用才知道。
家人试过后,对牙粉也多了些信心。
就在这时,益禾堂的伙计阿良来了。
阿良十七八岁,模样精神,这几次都是他跟庄家打交道。
“阿良见过庄小哥。
”他笑着打招呼。
家丰把他让进院子坐下,好奇地问:“阿良哥怎么来了?是有大单子了吗?”
“算是吧!一来是给您结算货款,二来是先生的师兄有单子。
”阿良掏出一串铜钱,“按上次您跟刘先生商定的,二代拐的账已经清了,三代拐十副卖了六副,这是七十二文,您收好。
”
家丰接过铜钱,阿良又接着说:“刘先生的师兄梅先生,在县城开了家‘玉禾堂’。
这次梅先生跟刘先生要十副二代拐、二十副三代拐,货款已经给了刘先生,我给您带过来了——二百二十文加九十文,一共三百一十文。
”他又掏出另一串铜钱,“庄小哥,您这边拐够不够?要是有富余,剩下的我也一并带回去,店里的存货不多了。
”
“还有,刘先生问,要是您方便,能不能直接把拐送到玉禾堂?要是不方便,我回头安排店里其他人来取。
”
家丰接过钱,转头问静竹:“二娘,咱们有办法去县城吗?”静竹想了想,让小花去村口问有没有牛车。
很快,小花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朱爷爷家的牛车今天没出去,可以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爷爷是村里的独居老人,因年轻时伤了一只眼,大家都叫他“独眼朱”。
他家里有辆牛车,平日里跑县城拉客——每天早上辰时(八九点)在村口等客,两文钱一位;下午申时(三四点)再从县城拉人回来。
要是拉货物,占地方大的话也收两文;要是包车,单程十文,来回十五文。
从村里到县城,走路要一个半小时多,坐牛车能省一半时间,还舒服。
家丰跟阿良说:“这几天存了二十四副二代拐、三十六副三代拐。
刨去玉禾堂的单子,还剩十四副二代拐、十七副三代拐。
阿良哥要是要,就都拿走。
玉禾堂的货,我们自己送过去。
”
“好嘞!多谢庄小哥!”阿良高兴地应下,跟家丰确认了玉禾堂的地址和对接人后,背上三十一副拐(连家丰之前用的那副也带上了)走了。
七八十斤的重量,阿良背起来竟不费劲——家丰暗自感慨,可别小瞧了古人的力气。
静竹见今天又进了三百八十二文,心里的焦虑少了些,底气也足了。
她去跟朱爷爷商定了